杜规的地盘确实离李鸿祖所在的石城太?近了!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不想哪一天忽然被?人偷家,也不想自己向外扩张的时候发现被?人压的死死的,就只有先把对方干掉了。
恰好?,杜规和李鸿祖抱有差不多的想法...一山不容二虎,自然就这么斗了起来。
对于?李鸿祖打起反旗,建邺很不高兴,但往好?处想,此时‘杜贼’‘李贼’靠
的这样?近,说不定不用朝廷去?收拾,自己就先打生打死了。
对朝廷,以及周边其?他势力的‘坐山观虎斗’,李鸿祖一方和杜规一方自然不可能一无所觉。所以他们刚开始也只是僵持,等?到开春之?后,真的爆发战斗,也都是小规模械斗,以试探居多。
他们都恨不得?尽快拔了身边这颗钉子,但都要注意不被?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时倒是维持住了惊险平衡。
直到春天走?到极盛,然后如所有人知道的,迎来衰败...这个时候,‘建邺之?乱’的消息也向多方辐射开了。在石城的李鸿祖听到这个消息,眼睛立刻大睁,在最初的惊怔之?后,很快就是狂喜!
‘建邺之?乱’不只是杀了一批人,宫里没了太?后、皇帝,更重要的是,接下来这个国家该怎么办!到底是从宗室中?选一个小孩子出来,由?此袁党继续掌权十年二十年,还是干脆捧袁继上位?
袁继的铁杆自然是想让袁继上位,但不那么铁杆的,则是希望从羊家选一个小孩子当?皇帝...其?中?的私心也不言自明,袁继可是个纵横多年的老官僚了,掌权又?那么多年,即使没有外界吹的那么厉害,也大小是个人物!
这样?的人当?上皇帝,对于?袁党中?不那么核心的一批人,反而意味着权力收缩。相反,抬一个小孩子上位,那大家就可以像之?前那样?愉快地瓜分皇权了。
这两派,以及中?间的骑墙派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妥协,甚至于?镇压...反正最终的结果是,袁继在建邺之?后站出来向众人说明此次‘拨乱反正’的不得?已,以及对天子、太?后之?事的痛惜,表示自己要从此归隐山林、不问政事云云时,‘意外’发生了。
其?实袁继站出来说的那些话都是废话,都是在全一个面子情,让建邺发生的一切好?歹能有一个不是那么恶劣的说法。就像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和弟弟,然后赶自己的父亲下台,半软禁地让其?做了太?上皇。这样?的事在古代社会里是怎么都圆不过?去?的,所以唐太?宗终其?一生也确实受此事的困扰,只想让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出
色一些、再出色一些,最后让诟病他的人也无话可说,只能忽略‘玄武门之?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唐太?宗成功了。
但即使是这样?,当?初他也没有忘记掩饰自己——他给自己找的理由?是,他不去?杀兄杀弟,那就是他的兄弟要杀他了,他只是出于?自保而已。而既然做了这样?的事,想要之?后做个太?子,似乎也就成了掩耳盗铃,这个时候借着兵锋之?利,一举上位才是正途!
袁继此时也是一样?,好?歹让支持他的人有一个可以自我辩解的理由?...大约辩解的久了,一开始时揣着明白装糊涂,后面就是真的这样?想了。
人是一种佷容易自我说服的生物。
而所谓的‘意外’,则是袁继宣布自己要‘下野’时,军中?‘哗然’、百姓哗然,有中?军将领,竟簇拥上去?为他披上了天子袍服、冠冕,而后‘苦苦相求’,只说‘天下之?任,非丞相不能当?之?!丞相纵惜名节、喜山林之?恬淡,亦不能置天下于?不顾啊!天下与丞相一人之?身,孰重孰轻!’。
说真的,这话说的,仿佛让袁继当?皇帝真的是佛祖‘舍身饲鹰’,牺牲小我、成全他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