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件事哈哈大笑起来:“若他们知道,‘阅微草堂居士’竟是一个小孩子,你说会怎么想?”
对于这些没见识过‘网恋奔现’,甚至‘笔友’都没有过的女孩子,他们自然不会相信《梁祝》这篇故事之后是个八旬老翁,或者抠脚大汉。他们笃定文如其人,能写出这样文字清丽、情绪细腻的文章的人,一定是个如松如柏如玉如冰的小哥哥。
嗯,一定是这样的!这是少女
最后的执着!
这样的‘挑衅’毫无力道,许盈只是笑笑:“我这般又有什么不好呢?”
他的本意是:好歹我还是个美正太呢!虽然有点儿不合想象,但至少也没有真的让小姐姐们‘哀莫大于心死’。以网恋奔现的情况来说,他这种已经是上上签了!
但裴庆的理解似乎有那么一点点偏差,只见他抚掌又笑:“玉郎此言不错!玉郎这般又有什么不好呢!再过数年,必是天下一等一的好郎君、翩翩佳公子——也不辜负这些女郎所想了!”
“不过这些女郎是不会知道了...玉郎连留名都不肯呢。”裴庆虽然是语带可惜的样子,实际上他一点儿可惜的意思都没有。要知道《梁祝》这样的在此时虽然不会被认为是轻浮之作(毕竟这方面没有太多先例可以参考),但终究不是什么正经学问。
许盈年纪又小,他以冲龄写出这样的东西来,难免会显得不庄重。
《梁祝》传唱天下,‘阅微草堂居士’获得再大的名声,裴庆都不觉得许盈应该和这扯上关系。若真的图名,许盈大可正正经经写文章,比如说《战国论》已经刊印完毕,只是因为需要汝南许氏的前期运作,这才没有发卖。等到《战国论》天下皆知,许盈自然能求名得名!而且是最正面的‘名望’。
完全不必因为《梁祝》的关系多一个轻佻的名声...许盈未来又不是要做那等旷达、不染世俗的名士的——裴庆没想过这条路,许盈自己想的也不是这条路。
裴庆以为许盈用了‘阅微草堂居士’这个笔名,正是出于这一点考虑。然而他哪里想到,许盈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他更多是觉得《梁祝》的故事虽然只是他在已有框架中填充(毕竟他没有记忆力照搬),但到底是别人的智慧结晶,写出来不算什么,谁知道这个世界还会不会有《梁祝》这个故事诞生呢?可将其揽在自己名下,就有些别扭了。
许盈其实不反感在这个时代用一些原本世界历史上的诗文——他想要在这个世界扬名!有了名气才能做更多事!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说,偶尔用一两篇诗文倒也在接受范围内。
许盈反感的是为诗文而诗文、以此为傲,仿佛这真的
是自己的才能一样!那样的嘴脸实在是太难看了!
如果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凭借一两篇诗文捞到名气,以此为跳板经营更大的事业),也很清楚这种行为并不代表自己才华横溢,就和自己利用后世的知识改进技术、做生意一样,那就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现在的许盈来说,如果要以文求名,《战国论》这样的文章就可以了,《梁祝》归在他名下,可以但没必要。他又不是集邮控,非要将他上辈子的东西都打上他独有的标记,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他弄出来的!
许盈对这个话题其实没什么兴趣,相较于《梁祝》收割了多少少男少女的憧憬,他更关心《梁祝》对肉松的宣传效果。
而若说这方面的话,效果比许盈想的还要好!
肉松的售卖分两条路,一条是行商内部消化,他们跑遍大江南北的,经常风餐露宿,本就需要干粮。赚辛苦钱的小商人、商队中没什么地位的人,自然是有的吃就行,没余力追求更好的干粮。但也有人不同,希望能吃的好些的——而且就算是那些普通商贩,无法经常吃这肉松做的干粮,偶尔吃吃也是可以的。
这条路走的比较早,扩展速度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