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家里有远亲。
他们两家来往的不多,但前几天李小丽的婆婆一个长寿的老人过寿,自家去了。
也是闲聊起,才说了自己上班的厂子要招食堂小工的事情。她明白了李小丽刚才不是真心的给眼前做菜的人介绍工作,只是不知道怎么说了出去,又被眼前的人架住,不得不来一趟找找自己,她以为人面试不上,没想到人家真有一手好厨艺。
转念只是一瞬,但张香莲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喜,皱眉也只是一下下,但很快就舒展开来。
她说,“没事,只要饭菜做的好,可以放宽条件,我们厂要扩大,已经有一部分沪上的专家,技术工到了厂里,隔壁的空地也要被划进厂子里,为了感谢支援我们的沪上专家,技术员,那些老技术工,感谢他们背井离乡远离亲人来到我们这,我们放宽了不少条件,主要的还是要饭菜做的好。
董同志,你再做几个菜,如果能行,今天就可以办理入职手续。”
她没说只要手艺好,就不是临时工,可以是正式工。还是食堂大师傅的工种,也是因为特殊原因,才放宽条件的。确实是为了感谢那些背井离乡的沪上来的职工们。
现在都食堂可是近几年重新盖的,是加大的一个食堂,能同时容纳上万人一起吃饭,还有后厨也是巨大,不拥挤,多了好多个灶头。厨师是要扩招的,这种技术工,一般都没有户口限制。
只要做菜做的好就行。
只是眼前的董同志年纪有些大。不过只要厨艺足够好,也不是太在意,让她到时候多培养几个学徒,不怕后继无人,即便压箱底的不传,但能学一些也比现在的还有几位师傅做的饭菜好吃。
不是每个食堂大师傅都是学厨出身,也不是都有好手艺。厂里最好的大师傅,就是刚才尝菜的老师傅,等到年底他也要退休。
老师傅一退休,其余的师傅做的饭菜比农村做席面的师傅还不如。那些做席面的师傅还有点手艺,这些纯属能把饭菜弄熟,没有啥技术可言。
“好,我再做三个菜,一个硬菜,一个汤,一个素菜,行不?”
张香莲没有回答,却是看向老师傅,只见老师傅满意的点头,她才点头。
其实很快,玉珍一个人洗切做,也就花了半个小时,两个灶台一起用,老师傅用大勺每样盛上一小碗,其余让玉珍装盘,这些可以做客餐,虽然今天没有客餐,但也有领导等下来吃饭,放在灶台边温着。
老师傅对张香莲说,“张科长,你也尝尝味儿。”他是一百个满意的。他退休可工作不会丢,打算让大孙子来接班,一样进厨房,以前还担心没有好师傅,现在看来他不用担心了 。眼前的女同志的手艺甩自己无数条街。
他想把大孙子安排给眼前的女同志手下做学徒,因此,他不介意现在给董同志卖点好。
张香莲其实早就馋味儿,但她不好说自己尝尝,现在老师傅说,她才矜持的拿起一双干净的筷子,夹了两道菜尝味道,至于那道汤用干净的小勺子也喝了一小碗。
吃完,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天上与地下的区别。老师傅的手艺都不敢比,最多只有人家的五分之一的手艺。
后面办入职手续很快。
约定七天以后来上班,七天的时间,是玉珍自己争取的,她进来就是正式工。
家里的事情肯定要处理好,至少要在城里找到住的房子。因为老师傅的提议,她还得了一个学徒名额,就是让她回去把名额给家里的儿子。虽然只是临时工,可临时工坐满一年到两年(期间看表现最快的一年成为正式工),不出错 ,两年一定能成为正式工。
这是一个机会。
另外一个学徒名额已经定下,是向老师傅的孙子向伦。
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