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的贴身丫鬟 。可是从大小姐出国读书时,给她介绍了住在市郊的远方表哥。
她在小姐出国前结婚,还得了很大一笔嫁妆,是大小姐私人赞助了一大部分。只是大小姐一出去就没有再回来,开始还有音信,只是到了后来一些年,再也没有了消息。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原主看着好吃懒做,但也不是个很冷漠的人,心底一直记挂着大小姐。那是她半生为数不多能温暖她内心的人。
拎着床单枕套,还要从箱子里找出来的有味儿的衣服,不管是什么季节的,都拿出来。原主家里的日子过得一般,不算很穷的人家,但也不富裕。
在解放前,家里日子还算可以,但没有田地,也是贫农。但家里积攒了一些钱财,只是因为孩子们大了,家里来不及买田地,就想盖房,那时候刚解放。
原主以前的主家也是夫家的远房亲戚白家,知道原主要盖房,就把他们家在村里以前盖的仓房,低价卖给了原主。
他们一家要离开国内,那房子放在那,以后不知道破败成什么样。当时的大少爷,因为亲妹妹的关系,还有远房亲戚的关系,用个白菜价的低价卖给了原主。
足足有二十来间的仓房与看守人员住的房子 ,但在一个大围墙内。正房足足有五间大大的仓房,两侧是厢房,是以前的庄头与看守仓房的护院住的地方。
窗户都是玻璃窗。
仓房足够大,不对称三合院的形式,东西厢房房间比较多,但东西厢房的面积各自都有正房大,因为正房是仓房,每间建造的大,所以东西厢房的房间比较多,一边都有十来间房屋,前后院子都大,每间房间都很大。仓房,想想也知道,都是很大的足足可以做套房 ,前后可以隔成一间大大的客厅与大大卧室或者前后隔成一间大大书房与大大卧室,前后都有窗户,还有前后门。即便隔成了套间,可还是比一般的房间大。
原主还得了原来主家的不少淘汰下来的家具,都是新款式的,有衣柜,有书桌,有很多家具,以前就是堆在这边的。甚至还有一套旧的木沙发,也是好料子的沙发,当时的大少爷都做住给了她。
院子后面的范围至少有两三亩地方,以前这片都是荒地,后院的地方都是石子。也是以前住在这边的庄头他们清理出来的,荒地也养肥了。
前院都铺着石板,能晒粮食,下雨也不怕踩泥。原主是捡了大便宜。这也是原主很懒几个儿子依然孝顺的原因之一,自家的便宜可不只是因为他们郑家和那大资本家是远房亲戚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亲娘的关系。
不说别的就说亲爹就有不少亲兄弟,都与那大资本家白家也是远房亲戚,爷爷奶奶还在世,跟着大伯一家,他们也要增盖房屋,白家也是知道的,可人家一声不吭一点表示也没有。
可自家只是有那么个意思,去城里找白家家主求他们给弄点好质量的瓦片,人家就说了卖仓房,说是仓房还不如说是送。
以前村里一半的田地都是白家的,这也是白家为什么在这边盖仓房盖庄子的原因。
自家可是住的舒服,出门不远就是明月湖,别看是小湖,占地只有一百多亩,却是活水湖,能联通贯穿全村的大河与山上瀑布下方的大水潭。三方联通,最后从河流往下浩浩荡荡的汇入不远处的大江中。
他们这块地方,居住的人不多。
背后靠山,三面环山,前面环水,走一百米开阔高地,就是湖堤。
湖的两侧都是田地,这也是白家当初把仓房庄房建在这边的原因。
明月湖周围不远处,一些没有田地的地方,零散着也住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