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讨论,此事基调便被定了下来,利国利民的好事,需多宣传宣传,为之后寺院俗讲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
再说李三娘听闻莫文远与中黑羊对上毕方鸟一事,很不高兴。她虽没有神通,对妖物不很了解,但听闻龟兹举国上下无人能对付此鸟,便知其棘手之处,她分明记得自己教导莫文远,遇见此事自保为上,哪里知道他还是打头阵,听的她胸闷气短,一阵后怕。
也好在大郎没有出事,否则她真不知如何是好。
慧远和尚的俗讲编得差不多了,此番俗讲他很是用心,不仅是听了那龟兹僧人之言,还到处走访近日从西域来的行商以及其他僧人,势必将完整的场景编写出来。
打听后他发现,当日此事有不少人看见,除了同去的僧人还有都延城的平民百姓,百姓言精怪之事,大多会进行二次加工,口耳相传之故事更容易失真,故而他听到的不少版本都是莫大郎“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人单枪匹马收拾了毕方鸟。
还有些甚“天边有刺目白光闪过”“莫大郎身后隐隐出现佛祖之身形”他都当作玩笑话,一笑了之而已。
在集合百家言论后,他又加以艺术的夸张,文字的乔饰,佛家的禅思,编出了很好的一本俗讲,挑个合适的日子便准备大开俗讲。
开讲之前他还特地邀请了李三娘前来观看,三娘欣然许之,又将此事说给一众伙计帮厨徒弟听,他们听后深感与有荣焉,纷纷讨论俗讲当人究竟哪些人去那些人留守食肆的。
李三娘听众人打算后连忙摆手道:“不必如此麻烦,我与你们说就是当个笑谈罢了,本就不是甚大事。”毕方打就打了,现在不过是后续宣传,哪里有兴师动众全酒肆人一同出行的道理?
然虽这么说,等当天还是一大半的人都要去大兴善寺山门前听俗讲,食肆之人簇拥着李三娘,他们到的还算早,一呲溜就跑到正中位置,呈现众星捧月之势。
时辰差不多了,其余僧人先围速降台站,俗讲僧人登台,众人皆睁大眼睛,此次上台的竟不是他们近年来常见的俗讲僧人,而是在大兴善寺地位越发崇高的慧远和尚。
慧远和尚虽是俗讲僧,这几年却都在大兴善寺内打理俗物,俨然成了寺院对外的一道标志,因事务繁多,他近年来是不怎么讲俗讲了,上台的都是年轻的僧人或是传承他在这方面手艺的徒子徒孙,技术不可说是不好,但念旧的长安百姓还是时不时就提到慧远和尚。此次俗讲会他竟亲自出面,众人无不震惊。
“却说莫大郎同使团众人行至龟兹国后,此国国王设宴招待使团众人,于宴会中他提及莫大降服蠃鱼一事,言都延城附近有一精怪……”
此俗讲众人之前不曾听过,再加之慧远和尚言语极其精妙,还描绘了沙漠中龟兹国的风光,众人更是听得津津有味,连在俗讲开始之前买的小食也忘记吃了。
李三娘更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想知道自家大郎是如何处理毕方,有没有受伤。她虽知俗讲内容会经过一定的艺术夸张,但慧远和尚写的本子一贯写实,还挺有保障。
过了大半时辰,俗讲终于进入末端,只见慧远和尚轻咳一生声,那咳嗽声宛若惊堂木,把听众从俗讲建构的世界中抓了出来。
“只见那羊身形大涨,张开血盆大口,将逃窜的毕方鸟吞入腹中,此举非神兽不可为!”
俗讲结束众人散场欲离开,慧远和尚编写的本子实在是好,故事也异常精彩,听过之人还在议论纷纷。
“听说那孔雀明王也曾将西天如来佛祖吞入腹中,若以此举看来,跟随莫大郎之羊定然是神性深厚,否则怎会能身形暴涨吃毕方鸟?”
“我却听说神佛是不杀生的,毕方鸟虽引来火事,贸然吞吃可有违天和?”
“此言差矣,佛家都有怒目金刚一说,便是玄奘法师在降妖除魔时都有怒目金刚之像,羊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