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按现在的法子好好调养,以后未必不能健康长寿。”
对于林如海和贾敏这对盼望了多年的夫妇来说,孩子健康就是最大的幸事。
好事成双,京城,皇帝对于林如海关于盐政改革的方案也通过了,并且大加赞赏,为了让这套方案顺利的实施,皇帝专门派了钦差下来协同林如海。
钦差来的很快,半个月的时间不到就来了,而且这次来的钦差身份很不一般,是福亲王和五皇子,以及户部的一些官员。
福亲王是皇帝的幼弟,是先皇的遗腹子,在皇帝登基后才生下来,比五皇子只大了一岁。
皇帝是将他当儿子看的,一出生就赐了亲王爵位。福亲王自小聪慧,文韬武略,样样出色,当差后也表现的非常亮眼。
可能是因为福亲王只是弟弟,又是自己带大的,皇帝不像防备其他成年皇子一样防备他,反而予以重任,这次的差事万分重要,关系到江南乃至全国的盐税,其中的利益何止千万,可皇帝就毫不犹豫的选了他,可见信任深重。
而以福亲王在朝内上下的风评,必不会辜负皇帝的信任。
另外,让林如海没想到的是,五皇子居然在列,皇帝对这些成年皇子的忌惮表现得很明显,别说军权,税收等方面,就是吏部,皇帝也不允许他们染指。
大皇子立了那么多军功,一回京就卸去了领兵的职务,只在兵部领个闲职。为了避嫌,甚至有时候要躲着那些武将走,就怕一个不小心让皇帝怀疑他勾结武官。
三皇子到现在还在翰林院混着,虽然能接触许多新晋的学子,但毕竟没有实权,每天做的都是和书籍打交道的活,修书之类的。清贵是清贵了,但一个皇子,要清贵的名声干什么。
四皇子稍微好点,在牛贵妃的枕头风下,进了户部,但也不是担任要职,而是户部尚书的副手。户部尚书虽然不敢吩咐皇子给自己办事,但也不会白白让出实权,所有四皇子其实也是个混日子的。
最惨的就是五皇子了,在礼部连一个位置都没有,至今属于编外人员,是那种一年到头都不用出现的角色。
五皇子在朝堂上就是个隐形人一样的地位,没想到现在居然被派来当了盐政改革的钦差,虽不是正使,但也真是出人意料。
不过这些也不关林如海的事,他的任务就是做好盐政改革,至于和谁搭档都没有关系,皇帝重视,钦差就不敢不上心,只要目标一致,期间遇到的种种摩擦都可以克服。
而且,林如海对于五皇子这个人有点隐约的好感,谁让他是唯一一个没有在林家安插探子的人呢。
不管他不安插是因为人手不够还是什么,但没做就是没做,有了对比才凸显出五皇子的君子之处。
林如海是个正统的文人,对于君子一套非常推崇,五皇子此举,正和了他的脾性。
钦差一到,林如海就忙的不见人影了,就连幕僚也一样。幕僚是个读书人,有秀才的功名,在林如海的举荐下,加入了改革人员的行列,和户部的官员们一起核查账务。
而安西这个白身就无所事事了,不过这只是明面上的。
盐政关乎国本,林如海相信福亲王和五皇子肯定不会有私心,也不敢有私心,但户部的那些官员就不一定了。
这些年,盐商不知道往京城送了多少银子,打点了多少人,身为户部的官员,当然是重中之重,而这些派下来的官员,指不定就有收过盐商孝敬的。
这次的改革,不能说完全损害盐商的利益,但至少不能像以前一样大赚特赚,所以肯定有不少人反对。
只是碍于皇帝,不敢明面上提出来而已,但做点小动作搞黄此事却是可以的。
为了以防外一,林如海安排了安西暗中重新核算一遍。林如海晚上会把官员们当天核算过的偷偷带回来,安西当晚核算再誊抄一份。
然后第二天,林如海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