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借口是一个人照顾不来,可以抱着儿子,陪着一同去。
“也行吧。”邹学勤没有不让见的意思。
同样是先坐火车,再坐公交车,回到了县城。
三兄弟第一回见面,俩个大的,已经是帅气的小少年。
几年不远不近的接触,对妈妈抱在怀里的小不点弟弟,没有反感,还会碰碰脸,说上几句调皮话。
这一回是个好的开始。
之后的每年,邹学勤都会抱上小儿子去见两个大儿子。
前夫的妻子很开明很大方,当大儿子上高中时。
邹学勤说让儿子来省城受教育,本想过户两套房子给两个儿子,还没有说出口呢。
儿子后妈便给两个儿子加她自己的女儿各买了一套省城房子。
有钱哦。
王正茂是松了口气,他不想阿勤姐将名下房子过户给不是自己生的儿子。
“小气,还大学副教授呢……”邹学勤笑话丈夫。
“……”王正茂不说话,只是翻身压倒老婆,让她没有心思扯别的。
邹学勤假假的推拒几下,很快被王正茂镇压下来。
小儿子就睡在附近小木床上,他们都不敢太过份。
(完)
山不是什么高山名川,早早便被村民开了荒,下头带泉水的是水田,上头则是旱地。
山与板栗林之间住着一百多户潘姓人家。
江,是一条足有十几二十米宽的江。
江面上有条小船,小船两头系着绳,要渡江便自个儿拉绳吧。
“叫什么名字?”村干部过来登记今年要上小学的孩子,要统一送去乡里上户口。
名叫阿顺的弟弟抢着答:“小三。”
“哪两个字?”登记户口的村干部接着问。
“……”哪两个字?弟弟傻眼了,这个他不知道啊,就是小三。
“大人不在家啊,那就叫晓善吧,春晓的晓,善良的善……”登记户口的村干部是比较有文化的,才会接下这个活儿。
村上很多人都是乱叫的,不能上台面,会请他给写两个比较好的字,他还是比较拿手的。
“好的,谢谢叔叔。”潘晓善还没有上学呢,也不好说是哪两个字,还好这个叔叔没有给写上小三,便是之后可以改,那也是一辈子跟着自己的曾用名,想想就窒息。
“九月一日,记得去报名啊。”1986年4月起,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村干部有义务提醒村民送适龄儿童进学。
“好的。谢谢叔叔。”潘晓善过来已经三天了。
一连三天都有小伙伴过来喊她去江边游水,她都没有去。
刚刚过来的那天傍晚,她差点就便溺死,她的灵魂进入身体时,已经被呛了好几口水,她连蹬几回才浮出水面。
她还记得原主怎么死的——夏日在江边玩水,无意进了深水区,溺水而死。
不光没有去,潘晓善还暗暗发誓,这一辈子都不下水。
三天内,潘晓善在家将鸡屋打扫一回,又去挖了蚯蚓喂鸡,还想着将蚯蚓给养起来,如何养蚯蚓,她是知道的。
几辈子下来,她算是明白了,她总得从穷日子开始过,因此她特特记下来的,除此之外,还会一些简单的方子,不是什么好方子,就是后世公开在网上的。
这一晚,等哥哥在江边游水回家,潘晓善要跟十二岁的大哥讲一讲如何养蚯蚓?
那么多蚯蚓放一起,潘晓善自己是养不了,想一想便头皮发麻呢。
潘晓善跟哥哥进屋,背过身不看他黑泥鳅般的干瘦身子,嘴上叭叭叭的讲着吃了蚯蚓的鸡,长的比较快,又讲天天挖蚯蚓太麻烦了,可以自己养一些。
可惜讲了很多,哥哥也没有理她,换了衣服就进灶间找吃的,没有什么好吃的,就是红薯粥加红薯块。
“好吃……”潘大顺呼呼啦啦喝了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