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期终、期末的平均分很漂亮。
小妹也在班级上说,初中生可以进城当工人什么的。
……
可惜一进入1958年,有一半学生吃不饱,不来上学了。
那一半学生大多是外村人,近的步行半小时,远的要一个多小时呢。
不过饥荒过后,他们都重新拿起了书本,重新参加了升学考,考入了初中。
嵩环美他们十几个同学一起考进了县城中学,这个成绩很漂亮了吧,可惜这一年的年景很差,去年下半年便开始干旱,秋收减产,可公粮却只多不少。
因此,校长和许老师谁也没有达成目的。
这个时候,县城领导们只想着去哪里搞到粮食,粮食,粮食(大约是作者设定吧,五八年开始便有人被饿死了)。
唉,老师们的口粮也不够吃的,还贴心贴肺的对他们,着实不容易,嵩环美悄悄的给校长和许老师送了豆类和鸡蛋,补补身子吧。
……
小妹也没有学过小语种——俄语,便早早带着大家,跟着二哥学。
这里的大家,指她,小弟,小妹和她的小竹马。
嵩环美不知道中考有没有俄语,因为她记得1960年,中俄就开始交恶了。
嵩山村因为有小妹和小竹马在,日子不如往年,却也没有饿死人。
嵩家还是能吃五、六分饱的,水饱。
不过,嵩环美是真的不知道小妹用了什么法子?不光帮了嵩家人,还帮了整个嵩山村的村民。
1961年年初,干旱过去了。
十五岁的嵩环美和十三岁的小妹已经是县城中学初三生,十一岁的小弟在上初一。
而十八岁的二哥连续落榜,还在初三复读呢。
嵩家一下子出了四个初中生,总是要被人高看一眼的。
今年嵩家三兄妹,要一起参加中考——
嵩环美第一目标是市里的卫校;
小妹和小竹马第一目标是省城第一中专,小妹选择了会计专业,她的竹马选择了热门的机械专业;
而二哥,依旧是高中。
家里头,二十二岁的嵩大哥在前年娶了个漂亮的初中毕业生,大嫂跟着家人是逃荒过来的,如今在嵩家大队落户了,除了父母外,还有一个弟弟,去年大嫂生下了嵩家长孙,被安排进了村小学教书。
嵩家村小学有了他们四兄妹,大大的扬了名,不愁生源,添了两名老师,只算临时工,只计大队工分不发工资的。
嵩大姐,今年二十岁了,去年年底嫁到了县城,大姐夫是大龄转业军人,接收单位是公|安局。
没文化没工作,长得也只是一般般的大姐能嫁的这样好,也是因为四个弟弟妹妹会念书,一眼便能瞧出他们大有前途。
同时,这一年的大学生开始收费,学费两三百,幸运的是师大依旧是免费。
过年不回家。
王正茂会在暑假回去一趟,在母亲身边呆上一周,又去姐姐家里呆上几日,便又以给人当家教的理由又回到学校。
王正茂自己那个房子呢?依旧出租中……
这两年里,邹学勤与王正茂的感情越发融洽,如同亲人那般自在。
邹学勤到底不是原主,无法与娘家那对不靠谱的亲妈和亲弟相亲相爱(重男轻女的亲妈和眼高手低的妈宝男)。
但,每个节日都会给家里寄钱,寄给呆在老家种地的老实父亲。
三年内,邹学勤拿到了专科文凭,接着又拿到了本科文凭,可却没能找到一份律所工作。
这年头私人律所很少,更不会要一个自考生的……她转身便开了一个书店,专门卖自考资料和书本,考研,英语考级等。
店铺就选在师大斜对面。
两间店面,也不到五十平方,一边卖书,一边租书……店面,邹学勤想法子买下来的,她是万万不肯为房东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