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得改进工艺提高印刷效率。
苏泽又勉励了姚春一番,提醒他注意铅毒,这才从印刷坊离开。
与此同时,官道上。
汪道昆让人收掉了督学的仪仗,一路上轻车简从的来到了南平县。
这一路上还遇到了一个来南平县买书的商队,汪道昆干脆就和商队一起前往南平。
商队主人看汪道昆气度不凡,手下随从也都是精壮,当他是某个大户人家贵公子出来游山玩水的,态度非常的谦恭,对汪道昆的问题有问必答。
“你们去南平买书?是买《拍案惊奇》吗?”
商队老板拿出一期往期的《拍案惊奇》,递给汪道昆。
纸张是粗糙的生宣,这种纸上写墨水很容易化开糊成一团,但是报纸上的字却很清晰。
墨迹飘香,看来是用了特殊的墨。
汪道昆家中是富商,他很快估算出这份报纸的成本确实不高,也难怪可以低价出售大规模印刷的。
翻开报纸,现在《拍案惊奇》的版面已经扩充到六版,格式和内容也固定下来。
内容来自于府衙县衙张贴的告示,只不过文字用了更白话的写法,甚至有的还编成了打油诗和顺口溜,更方便百姓传播。
汪道昆看完只觉得汗毛直立,苏泽这篇故事一字没有正面描写鬼怪,可是鬼怪却仿佛站在面前一样,让汪道昆直呼过瘾。
最后一版就是广告了,在热爱阅读的汪道昆看来,这些广告也颇为有趣。
他合上报纸,递给商队老板说道:“果然是好报纸!掌柜的你们赶到南平就是为了买报纸?”
商队老板笑着说道:“当然不是了,如今《拍案惊奇》在临近的府城都开始同步贩卖了,价格也和南平城内一样,贩卖报纸已经没什么利润了。”
“我们这次去,是应本县相公们的请求,去购买《古文观止》和《幼学琼林》的。”
汪道昆也算是读过很多书了,他从没有听过这两本书,问道:
“这是南平的新书吗?”
老板点头说道:“这《幼学琼林》是苏先生新编的蒙学教材,用过的都说好。《古文观止》和苏先生和南平县海教谕一起编的散文集,据说收录了名家大作五十篇,都是一等一的名家精品,苏先生还做了注释和点评,在延平府都卖脱销了。”
蒙学?散文集?
汪道昆更吃惊了,这苏泽不过是一个秀才,竟然能编这样的东西?
别看蒙学书看起来简单,可是编写蒙学可是相当困难的工作。
要将知识讲的通俗易懂,又要在孩子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这是教化天下之功!非大儒不得为之!
而文集也是如此,从先秦以来名家散文不计其数,但是能称得上名篇的可不多。
能从卷帙浩繁的文章中精选出好文,并且做注释点评,这非是饱学鸿儒不能为之!
要不是苏泽的《牡丹亭》珠玉在前,汪道昆都觉得这是在苏泽在骗人了。
“掌柜的,你手头上可有这两本书?”
掌柜的摇头说道:“这两本书在南平之外可是一页难求,我们这次来南平城也是想碰碰运气。”
汪道昆回到自己的马车里,看了《拍案惊奇》之后,他内心的创作欲望也是暴涨。
人就是这样,在读到好故事之后,也忍不住要将自己脑海中的好故事写出来表达出去。
在这种表达欲的驱使下,汪道昆提起笔写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