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小臭宝,看到哥哥姐姐走怎么就没有不舍得,怎么你们老霍家的人就特殊,竟然还抓住人家衣裳不放?”
文氏很不解,真论起来,宣宝和珩哥儿玲姐儿见面还更多些,她屋里上下也更常常提起,怎么臭宝见着霍三不撒手,面对郭氏兄妹就无动于衷?
“啊啊,”抓住不放,他有吗?
霍宣完全不记得这出,不过两者还是有些不一样的,霍家兄弟以后可能成为他的衣食父母,他稍微表现得亲近点,都是为了以后无忧无路的躺平。
这叫做深谋远虑。
再说,他觉得自己对待郭家兄妹的态度并无不妥啊。
“你倒是一点不见外,直接流了人家一身口水。”
啥,他还流口水了?
霍宣羞愧的捂捂脸,只希望三哥不要在意吧。
“夫人,小少爷现在还识不得人,长大懂事就好了。以后让珩少爷玲姑娘经常过来,兄弟姐妹相处多了,自然而言就亲近了。”吴嬷嬷笑着劝慰。
“希望吧。”文氏并没有强求如此的意思。
另一边,霍府——
霍大成取平州城,未用一兵一卒。
文家世代守卫平州城,这几年,锦朝乱成一团,戍边军一再内调,边关几乎无人可守。
平州城直接面对的是北方蒙狄,几乎每年都会交手。两年前,蒙狄再次进犯,平州城往北往西的城池很快沦陷,他们包围平州,当时的情况是只要取下此战略要地,往后再入锦朝就如无人之境。
平州城城墙是前朝所建,已经在此矗立百年,进犯平州城者,除非里应外合,否则很大概率要无功而返。蒙狄军显然知道此事,刚开始只围不攻,意图不战而胜。
平州城自此与外界彻底隔断,整整两个月,都没等来救援。
那便只能自救。
官府无粮,文立牵头召集城内官员富商募捐,他自己则把文家名下凡是在平州城内的庄子的粮食全部搬空,还以身家性命担保把当年已经收起来存放在官府的税粮用来做了救济粮。
另外,考虑到解困之后,大家还得生活,尤其是粮商,良知上他们也想捐粮,想救平州城的百姓,理智上却做不到,手中粮食全部撒出去,家可就败了,就算守住平州城他们以后可没法生活。
面对这种情况,文家从粮商手里把粮食买进手,然后再低价销售出去。
等城门外的蒙狄军失去耐心,发起攻城运动,也是文家带领众将军镇守城门。
整个战争期间,蒙狄进行大大小小上百次进攻,文家守城军愣是没放进来一个敌人。
时间上算,他们又撑过了八个月。
最后是蒙狄军主动撤退,大后方被邻国袭击,他们只能慌忙撤回。
经此一战,平州文家声望更上一层楼。
霍大成剑指平州城时,蒋知道说此城军民百姓一条心,不好攻也不能攻,否则难安百姓。
要想解决平州问题,关键在文家。
遭围堵十个月有余,锦朝朝廷没有派来一兵一卒,反而还主动去招惹南召,使国家腹背受敌,平州城官员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日常他们只能以“乱世之中,护好治下百姓就是胜利”排解自己,现在齐军上门求联手,他们心里无比纠结。
文立却早已有打算,先帝昏庸无道,重用小人,致使天下大乱。今上即位,才德兼备却为时已晚,到如今已经无法力挽狂澜。
纵观如今天下各方势力,齐王气势最盛。
他们只为守一方安宁,总不能在对方明确表示可和平解决问题的时候发起战争吧?他们又为谁而战,强弩之末的锦朝?
别说笑了。
平州城文武官员以文立为首,他的决定得到了大部分赞同。
很快,霍大成进了平州城。
为了表示对文立的敬重,他把姿态放的低,没有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