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势,军纪松弛。因他与士兵同甘共苦,所以士兵愿意追随他,在小规模战事中,号令更容易通达,所以可以打赢。”
“但到了大型战役,哪怕李广的个人威望能够让士兵信服。然没有严明的军纪,人多了以后,士兵无法领会他的战略意图,军令传达会变得困难起来,就很难做到小型战役中那种如有臂使的畅快了,就容易翻车。”
“还有同为唐军军纪严明如平阳公主的娘子军秋毫无犯,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护。军纪败坏如李元吉,身为守城将领以射猎百姓为乐。这其中的区别未尝不是平阳公主攻无不克,而李元吉只能挂在李世民、李建成腿上蹭军功,领兵能力不如平阳公主的具现。”
“军纪和民心缺一不可,若无军纪和民心,即便能赢一时,也无法赢一世。”
“典型的例子,西楚霸王项羽,即便我不喜欢这个暴君,也不得不承认,项羽是一位难得的勇将,在推翻胡亥□□上,居功甚伟。若不去争天下,做个征战沙场的将军,项羽定能流芳百世。但他虽有将才却过于残暴短视,屠城焚宫终究无法走到最后。”
“然后就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明末,百姓被天灾和朝廷的苛捐杂税逼得没有了活路。李自成喊出了‘闯王来了不纳粮’、‘等贵贱,均田免粮’等口号,得到了民心,军队势如破竹。”
“然天下尚未安定,方入京城闯军便松弛了军纪,纵兵如匪,劫掠百姓,终被反噬,落得兵败,给了关外的满清以可趁之机。李自成所犯的错,也正是大多数农民起义领袖会翻的错,比如清末洪秀全,天下未平,就开始忙着封三宫六院了。”
“农民起义,追随起义的都是没有活路的百姓,他们追随起义,要的是一个属于他们的盛世太平,而不是换一个人鱼肉他们。可大多数起义者都在胜利中迷失了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天命之子,而忘了自己的权利来自于那些追随自己的百姓。”
天幕下,吕母若有所思。
自起义以来,她们的起义军越来越壮大,可她也感觉到了压力。人数多了,不表示战斗力也能上去。幸而因天幕之故,她的儿子还活着,母子相护扶持,才能坚持下去。可也因为儿子还活着,吕母所思所需也变得更长远了。
如今吕母只感觉到了压力,但听着天幕所言,义军继续壮大下去,她未必就不会如天幕所言的李自成那般忘乎所以然。即便她能够谨守本心,那她死后,儿子吕育呢?
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于西安称帝,大顺势如破竹,兵临京城。若非突然出现的天幕,眼下大顺军怕已经占据京城了。
听到天幕之言,城中已经欢欢喜喜准备迎闯王的百姓都僵住了。
“古代的军队军纪好坏往往取决于领军的将领一人,而除却将领的眼界,军纪容易败坏,兵源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与我们人民军队征兵要求三代清白不同,古代很多王朝的兵员来源都是活不下去的流民和罪犯。封建王朝有条罪是充军,就是犯错了才当兵。这就导致士兵最初的成分就不太好,一旦没有严明的军纪约束,这群人就完全是一群披上官衣的贼匪。”
“因此,古代兵往往与匪联系在一起,有句话说的是‘匪过如梳,兵过如蓖’。百姓闻之色变,常以丘八、贼配军等称呼辱骂,而军纪败坏也往往是一个王朝走向覆灭的重要表现。”
“我们人民子弟兵讲究的却是军民鱼水情,若你家有人是军人,那你家是要贴上光荣户的牌子的。人民子弟兵是鱼,百姓是水,鱼离不开水,谁也离不开鱼。”主播说的时候,在屏幕上下方打出了一个小屏幕。
虽是小屏幕,在天幕上却非常清楚。滔天洪水中,一群着绿军装的年轻人扛着沙袋挨个跳进水中,围成人墙,墙后是民居和正在转移的百姓。转移的人群中有小孩被放在小船上,由军人从水面上拖着走,有老人被背在背上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