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童,在老爷有意让这唯一的嫡子走科举之路,为乌家改换门庭的前提下。
秋东怎么看都是前途不可限量,是被所有下人羡慕巴结的存在。
然而这位在乌家内宅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大少爷乌追,他本人在读书一道儿上根本不开窍,与秋东同一年生人,读书还没有秋东这个书童有灵性,秋东边干活儿边听课,两遍就能记住的东西,少爷乌追愣是好几天记不全。
大多时候先生布置的课业,都是秋东帮着少爷完成的,主仆一人互相打掩护,一起糊弄所有人。
乌老爷和乌夫人对他们这唯一嫡子的期许十分大,从乌追九岁时就让他下场感受童生试的氛围,乌追今年十五了,依然没能过得了童生试。
乌追考不过,乌夫人便压着下面庶出的孩子不叫读书,整个乌家大宅里,乌追依然是最有文化的那个。
乌追少爷今年的童生试又名落孙山,乌夫人便做主为他择一门亲事,取一个“先成家后立业”的好兆头,期许他成亲后能更有责任心,在读书上懂上进。
然而乌少爷为了偷看未婚妻究竟是何样貌不慎掉入池中,秋东这个紧随左右的书童见状自然无法独善其身,当即顾不得其他,一话不说也跳入池中打捞乌追。
乌追受惊一场,躺在床上稍微一动就头晕的厉害,乌夫人心疼的涕泪连连,让人连着煮了半个月的药膳补身体。
秋东这个书童就倒了大霉,先是被乌夫人斥责“引着少爷不学好,要你有何用,先去日头下跪两个时辰醒醒脑子”,再被乌老爷让人打了十个板子,叫他以后多长长记性。
先落了水,再受了罚,还得去伺候躺在床上直呼头晕,装病躲避责罚的大少爷乌追。原主病情在那期间反反复复,半个月下来人直接没了。
再醒来就换成了秋东。
原本对着原主秋东那样的家生子,主家多少该给点颜面,即便当时恼的狠了,回头也会及时安抚,延医问药,暂时不用上值,让多多休息,才是常规处理手段。
可事情糟就糟在乌老爷他是个于女色上很随意之人,在没娶封氏进门前,身边的丫鬟全被他沾了手不说。在取封氏进门前两日,还硬拉着家里的丫鬟做耍,玩够了直接把人送给家中管事,补上一十两纹银,叫他们欢欢喜喜成个亲。
秋东的母亲郑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和丈夫谷陶成的亲。
对彼时还只是一个外院打杂的谷陶而言,能白得一老婆,还是主家玩儿过的女人,心里多少有点说不清的刺激。但转念一想,他没能娶一黄花大闺女,又觉得颇多遗憾怨愤。
这股怨愤自然不敢对着主家显露分毫,在主家跟前,还得千恩万谢,愿意为主家肝脑涂地。可在郑氏跟前他没少阴阳怪气说酸话,甚至在成亲后的小半年里,碰都没碰过郑氏,用他的话说就是:
“您是尊贵的差点儿做了奶奶的人,我这等奴才可不敢碰您这样的尊贵人,等您哪日认清了自个儿的奴才命,咱们才能坐一个桌子上吃饭。”
他确实没和郑氏发生夫妻关系,可眼见着郑氏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谷陶心里那叫一个激动,比郑氏怀了他的种还激动!
谷陶认定他给老爷养儿子,老爷自此会重视他,补偿他,把他当心腹看待,他成为外院大管事,在外面吆五喝六,被人称一声“谷爷”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因此小心伺候,叫郑氏生下这个孩子。
这孩子几乎是他后半辈子的全部希望!
结果令他大失所望,郑氏生下孩子,他小心将消息透露给老爷,可自家老爷一开始是忌惮封氏的娘家,也怕刚生产完的封氏闹起来不好看,叫他把孩子带回去仔细养着,有什么日后再说。
可谷陶等了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眼睁睁看着老爷先后往家里纳了五房姨娘,又生了八个孩子,单是长成立住的就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