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忽略不计的涟漪。 他们目光相接,宋小芒友好地微笑,并没有多说些什么。 下午三点半的时候,老师宣布集合返回。 大家迅速整理好自己的东西,然后按照老师的指令分散开来捡垃圾。会有年迈的老奶奶背着大麻袋过来捡塑料瓶。小朋友们已经长到了拥有基本同理心的时候,他们会将手中的塑料瓶递给老奶奶,甚至有小朋友为了给老奶奶塑料瓶狂灌半瓶水。 宋小芒当年也干过这样的事,周围有女生们加油打气,她生生将半瓶矿泉水灌了下去,水喝多了想吐的感觉,她记了那么多年。 那是傻乎乎的、却又很善良的自己。 此时宋小芒没有塑料瓶,她慢慢成为环保主义者,常年背着保温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买水。 整好队伍,报完数,确定不少人,年级主任排头带队往回走。走到树林的尽头,宋小芒看到了熟悉的桃源大桥,他们要翻过去,到校门口解散,毕竟同学们大多数都住城里。 宋小芒提前跟葛老师报备过,到上大桥的时候,她跟老师、同学告了别,朝相反的方向走去。 她走了没多远,熊冰洁推着自行车在后面喊她。 宋小芒惊讶道:“你们老师竟然允许你骑自行车过来?” 熊冰洁道:“我自告奋勇帮大家载东西,老师就同意了。” “真好。” “上来吧,我载你走一段。”熊冰洁拍拍后座。 宋小芒摇摇头:“不了不了,我重,我怕你骑不动。” 熊冰洁道:“小瞧我?你以为你有多重?我连我妈都载得动。” 宋小芒虽然知道自己恢复了瘦子的身份,但看到同样不胖的熊冰洁,还是不忍心坐车上给她增加阻力。 “不碍事的,来嘛。” 熊冰洁再三邀请,盛情难却,宋小芒便有些难为情的跨坐在她的后座上。 坐自行车和坐电动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想到自己的重量会给别人带来负担,宋小芒的屁股瓣更加酸痛。 好在路途真的很短。 分道扬镳前,熊冰洁还自豪地问宋小芒自己的车技怎么样。宋小芒竖起大拇指夸赞,心里却直犯嘀咕:拜托,千万不要再有人让我坐她的自行车后座了。 比起“春游”,我更喜欢“踏青”二字。因为有诗意,符合我文艺的气质。宋小芒在日记本里这么厚脸皮地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