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玄幻魔法>寒门贵女> 第207章 【欣欣向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7章 【欣欣向荣】(2 / 3)

主要道路也拓宽了,就连祝家隔壁河上的那座小木板桥也终

于成了一墩正式的石拱桥。

祝翻的三元碑坊最后还是被祝家人选择放在了芦苇乡的村口,三元碑坊附近的空地也就成了即将建造的芦苇乡学的选址地。

不过青阳镇上闲逛的孩子也少了许多,能在外闲逛的孩子一般都是没学上的孩子,从前能进蒙学上学的孩子其实不多,大部分农户孩子生多了也就送一两个去上一两年学。

七八岁的年纪别人在蒙学启蒙,这些孩子就在家里半散养半干活。

但是现在青阳镇成了三元祝翻的故乡了,都是三元祝翻的家乡了,孩童启蒙率怎么也得遥遥领先。

整个宁海县上下官吏现在非常注重全县儿童的入学率,尤其是青阳镇,对青阳镇的启蒙教育的政策扶持也加大了不少,府城与省里拨了不少资金来建设祝翻的家乡。

除了镇上的青阳蒙学,下面人口多的村也加盖了乡学,县里优先拨了一群年轻的秀才到青阳镇当蒙师。

镇上的官吏因为上面的政策任务也在开学的日子常常在街上巡逻溜达,倘若遇到了在外面不上学的适龄启蒙孩童,就会上前问人家多大了念不念书是谁家的。

一旦是发现超过了六周岁还没去上学的孩子,官吏们就上门找孩子父母,反复劝说鼓励父母送孩子去启蒙。

在外面没学上的有男孩有女孩,半数开外都是女孩子,官吏们于是经常登门要女孩子们的父母送孩子上学。

其实青阳镇自从出了一个渐渐出息的祝翻,这几年主动送女孩子上学的父母增多了不少,女孩的蒙学入学率一直是县里的第一。

对于仍然冥顽不灵的,官吏们或恐吓或威胁,终于逮了一群“漏网之鱼”给送进蒙学启蒙了。

青阳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哪怕这几年已经扩容过了一回,但是还是在入/学/潮的背景下渐渐坐不下了,所以除了下面的一些大村得新增乡学,青阳蒙学也得进行第二回扩容。

因为下面青阳镇下面不少路都修了,离镇上蒙学较远的暂时还没有乡学的村也被安排了几辆牛车,当做这段时间村里孩子去镇上上学接送的“校车”。

帮忙驾牛车的就找了村里风评好的类似曾经张阿公这样存在的孤寡老人,他们负责照顾拉“校车”的牛还有日常接送本村小孩上学,从而拿到镇上给的薪酬,也算有了新的生计。

县里还打算给祝翻塑像,然后将祝翻的塑像放进县里所有学校内引导孩子们向学,塑像这种事就得请教祝家人了。

正好祝明会画画,县令就让祝明画几张能够展现祝翻风仪的画像给县里参考塑像,可是祝明画了好几次也想象不出祝翻如今的气质了。

祝翻连中三元对祝明来说是一种超过想象的事情,他能画出其形,要画出其神就得再见一面祝翻其人了,祝明对自己画画的要求很高,所以就搁笔了。

县里来要画,祝明就说了原因,县里来人就说:“那就等状元归乡之后我们再来要画吧。”

祝家人一听祝翻还能回来,都很激动,于是天天忙得更有劲了,忙完了事情常常站在村口新建好的三元碑坊下看祝翻有没有到家。

……

远在顺天的祝翻并不知道自己家乡因为自己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在忙完所有考中状元之后的各种仪式之后,终于闲了下来开始对付选拔翰林院观政进士的选拔考试。

其实不管她考得怎么样,她也一定会被正式授官的,但也得好好准备,省得选拔考试没考好,被人觉得自己这个状元是名不副实的。

选拔考试流程倒是很快,一日以内就考完了,考试内容就是诏、诰、表、论这些,再综合一下进士们的殿试排名留下可以正式观政的进士们,被选拔出来的进士被喊做观政进士。

观政进士们除了一甲三人都暂时不授官,可以留在翰林院以及三省“观政”实习,同时还要去麟政阁完成进一步的课业,与他们授课的老师都是阁相和麟政阁大学士这样的人物,麟政阁大学士虽然只有五品,

却被营为“参政顾问”,虽然没有三省阁相的直接权力,却也有被特许入议政阁议政的资格。

官员的权力这个东西不仅仅看品级与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