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善听川平提起过大驸马的弟弟赵旭——川平的性格活泼开朗,她进宫来看望德善的时候,总是会说起长安城的趣事,大驸马的弟弟赵旭考中进士,如今在翰林院当差,这样大的喜事,她当然不可能不提起。 德善记得,当初自己还给大皇姐送了礼道喜。 想起自己见过的大皇姐和大驸马恩爱和谐的场景,德善心里对赵旭并没有那么抗拒,她对李世民道:“一切全凭父皇做主,女儿听父皇的。” 这话的意思,可不就是同意嫁给赵旭吗? 李世民大喜,立刻下旨赐婚。 *** 德善成婚的时候长安城的乱象已经解决。 她性格温柔,不似大公主等人说一不二、嚣张跋扈,因此婚后赵旭和德善相处的很好,颇有几分恩爱夫妻的甜蜜,而不是相敬如宾。 赵琇莹玩笑道:“三公主嫁过来后,我娘把她看做亲生女儿一样看待,连我都要退社一席之地了。” 德善听了有些不安,她道:“婆婆一样也很疼妹妹你的。” 永河拍了拍德善的手,嗔道:“你别听琇莹的话,她啊,变着法儿撒娇呢。前几日她还跟我说,庆幸家里有了你,她不用担心被催着嫁人了。” 德善这才松了口气。 ***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六年过去了。 小承乾的聪慧机敏传遍了整个长安。 他才堪堪六岁,就已经熟读四书五经,精通诗词歌赋,还在一次聚会上听女眷们八卦江湖故事时突然说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以武乱禁者,不配称为侠”这样令人叹服的话。① 世人本以为这些话都是永河教给小承乾的,直到有一次永河不在,程国公的小儿子好奇地向小承乾讨教学问,小承乾对答如流,还连连提出自己的看法,众人这才肯定小承乾是一个天才。 长安的茶馆里有许多书生谈起这件事,议论不止。 “项橐七岁难倒孔圣人,甘罗十二拜相,蔡文姬六岁的时候对音律无师自通、只靠耳听就能指出她父亲琴声里的错误,可见这世上天才虽然难得,却也不是没有,小郡王就是这样的天才!” “小郡王何止是天才?他才六岁就有如此才华,简直多智近妖,我等望尘莫及啊。” “我看未必,六岁的孩子哪有这么聪明,怕不是大公主故意作假,给小郡王扬名吧!” “有些人自己蠢笨,不要以为全天下的人都跟他一样是不可展翅高飞、满足于足下方寸之地的笼中之鸟。” “你、你敢讽刺我?” “好了好了,大家别吵了,听说过几日小郡王要在国子监讲学,检视自身,小郡王有没有真才实学,到时候一看便知。” …… 小承乾讲学的日子,国子监门前的空地上人潮拥挤、摩肩擦踵。 永河坐在不远处的小楼上,看着儿子与众学子侃侃而谈的一幕,满意地点了点头。 晋怀眼珠转了转,想逗逗大皇姐,她拍掌道:“承乾年方六岁就能与人论道,大皇姐,你是怎么生出这样聪明的儿子的?我真是想把他抱回自己家养!不知大皇姐可舍得?” 川平起哄道:“汉末三国时期曹孟德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如今这长安城、不,整个大唐,谁不觉得‘生子当如恒郡王呀?所以五皇妹有此想法我很能理解,只是不知大皇姐愿不愿意把儿子交出去了。”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