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现在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干部看着整理的材料:她是中国人,来自1938年沦为焦土的那座城市(这样找不到亲属人证合情合理)。她一直在德国留学,1934年德国和中国签订以货易货协议时来的。 “你为什么身为一个外国人却在总理府任职?” “因为元首与中国签订的条约。”她坦然说,“那是积贫积弱一直被欺负的中国和西方大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贸易条约。希特勒用军火换钨砂矿产,以货易货不收钱。就这层贸易关系,他确实没有压榨剥削,没有像从前英国一样卖毒害中国人的成瘾毒烟。因此我选择了他。何况他最开始的规划,是联合中国英国攻占日本……因为英国太废物,这个计划流产了而已。” “他签订的条约如果可信,苏联就不会被突然打了个猝不及防!” 思嘉又把锅扔英国人头上,“因为他被来源英国的假情报骗了,以为苏联要乘他策划登陆不列颠时对德国发动突袭。所以先下手——但巴巴罗萨计划最终居然只是缓解了英国的压力,以及消耗了苏联和德国的有生力量。” 对方沙沙沙做着笔录。 “你怎么看待纳粹宣扬的人种理论?” “什么雅利安人最高贵,其实都是骗人的。”思嘉撑着脑袋,继续说实话,“戈培尔本来要离婚娶一个捷克斯拉夫人女演员。这就是老树开花的爱情力量……只是希特勒告诫他不准这么干,否则那套人种论还有谁信呢……这个理论诞生纯粹是为了给德国人强烈自信。而现在为了欧洲稳定,也不用再继续宣传这种可笑的糟粕了。” “作为机要秘书你是否知道诺曼底登陆的情报德国是怎么提前得到的呢?” “靠推断。英国人弄巧成拙了----他们安排特工来柏林刺杀我。而人人都知道不可能从柏林逃脱,无论事情成败。当他们居然被逮住而自杀用的毒药全部无效时,德国就已经有所察觉他们是被安排上门来送情报的。” 这么说并没有一个手眼通天的间谍?那德黑兰会议的信息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只知道是从美国来的,来自联邦调查局。谁给的我并不清楚,只听元首说过那人无所不知。”----她干脆把联邦调查局鼎鼎大名的胡佛局长也坑了进来。 “你在集中营里和亚历山大·伊万诺夫斯基少校是怎么认识的?” 思嘉说她被那时执掌集中营的斐迪南追求,带进萨克森豪森。她在集中营里参观晃荡时遇上了服劳役的萨沙。他以为她是被压迫的玩偶之家的妇女,对她伸出了援手。从那一天起她就喜欢上了这个正直勇敢善良的男人。她努力追求他。包括把他从禁闭室里带出来,弄到AR234轰炸机的图纸和拍下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真相胶卷让他带回苏联,都是因为她喜欢他,她乐意干这些。 “这么说你真心实意地爱亚历山大·伊万诺夫斯基少校吗?” 思嘉点头,然后意识到了什么,“他还是少校吗?他没被我牵连?” 干部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将她的所有回答整理好,归档。 一切被拿回内务部分析。这个女人深得希特勒的重视,现在看柏林之前派遣女间谍来勾引少校试图和少校结婚,不单单是要下一盘未来的大棋了。是希特勒要断绝这个女人和英勇苏维埃战士之间的可能性!那么,有人提出,我们为什么不和德国的意图,反着干呢? 然后,委员会派人来战俘营告诉思嘉,亚历山大被撤销军衔发配西伯利亚判处二十年徒刑,而她能回德国,以战俘交换回去----她决然摇头,情绪激动脱口而出她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