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此事与他有利害关系。忠顺亲王站在一旁,望着林如海微微颔首。东平、西宁、北静三王俱在,此刻都低着头一言不发。 年轻的皇帝却“噗嗤”一声笑了,道:“林大人所说的‘息息相关”,乃是昨日天幕所述,因为南安郡王南征失利,因此朝中决定送贾家一名庶女出海和亲之事吧!" "和亲?" 在场诸人中,忠顺亲王依旧是一张万年不变的冰山脸,东平、西宁、北静三位,看起来都是吃惊不小。 "本朝国力强盛,何至于和亲?" 忠顺亲王却不咸不淡地道: “若是全无准备,打败了仗,与割地失土相比起来,和亲算是个不错的法子。" "贾家是林大人姻亲。林大人为贾家说话,原属寻常。"皇帝陛下神色淡淡,不见喜怒。林如海当即拜倒,将他在天幕上听到的事毫无隐瞒,一五一十全数倒了出来。 "然而那天幕亦有道:那和亲海外之事,原本曾属意小女。林海一家蒙受天恩浩荡,吾女更是蒙太后厚爱,赐予县主之尊。若要小女为国出力,原是责无旁贷。若真需得如此,林如海必然亲自送她踏上海途。然而细想去……臣等堂堂七尺男子之身,无法护得住我堂堂中华疆土,竟要一名稚龄幼女以其终身为代价,挽救我朝颜面与疆土安靖?我林海身为臣子与老父,该以何等面目拜见圣上,又有何颜面面对小女?" 林如海说到这里,已是眼角含泪,众人俱是动容。要以一名小小女子出海和亲,以成全南方海疆和靖,那军方真是……吃什么的? "朕准了你——" 皇帝慨然一声: “着六百里加急南下,告诫沿海诸军,万勿轻敌,切莫轻信人言,不可轻启战端。" “另外,宣南安郡王来京觐见,朕要亲口问问他,海疆之事,他拿的到底是个什么主意!” 旁边机要大臣连声应是,那旨意已是迅速草就,马上就能发下去。 "只不过,林大人,朕还想问问你御史台,南 方战事,朕已经遂了你的意,那么天幕上提到的另外一家呢?" 林如海显然对此早有准备:"江南甄家……" "关于甄家在金陵体仁院总裁任上亏空一事,御史台已有数枚弹劾折子递过,去岁皇上看在甄家是太上皇拔擢老臣的份上,一直留中未发。如今甄家若再有寄顿隐匿财物之事,便是辜负了圣上一片拳拳爱护看顾之心。届时御史台自然会再有弹章递上。" “甚好!”皇帝轻轻颔首,眼中似有嘉许。 东平郡王等人相互交换眼色,都觉得林如海出任监察御史之后,风格与其作为巡盐御史时颇为不同,如今竟是一个直来直去,有啥说啥的直臣、诤臣。看起来皇帝陛下很吃这一套,因此对林如海器重有加,日后这官位与爵位再往上提一提也不奇怪。 然而皇帝下一句却是音调突然转冷—— "那么贾家呢?贾家有否隐匿寄顿财物之事?" 林如海顿时一怔,顿了顿道: "只因天幕所述乃是未发生之事……" 甄家现在并未犯事抄家,如今甄家与亲友家中纵有银钱往来,那也是合法之事,挑不出错处。 但是皇帝却已实际敲打到了林如海。就见这位御史膝弯一曲,拜倒在地,道: “陛下所言甚是,御史台必定恪尽职守,与宁国公、荣国公府相关之事,臣请由监察副使督办,臣将自请回避。" 皇帝见目的已经达到,已换了温言道: “林大人无须多虑,朕也知那天幕所说乃是尚未发生之事。朕自不会捕风捉影,以未有之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