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乾隆”两位帝王”二位一体”,在这边人间的映射。这一段贾元春早就抄录下来,呈给皇上看过了———宫中不止她一人能看见天幕,所以元春在这等大事上根本不敢隐瞒。 此刻皇帝便伸出手去,试图将元春那轻轻拢着的眉头舒开。 “傻丫头,一来忌过劳,二来远方士忌丹药,你说的,朕都记下了,朕这可是至少要活到九十岁的人,这道奏折批完便去歇息,可好?” 元春顿时笑生双靥,乖巧地点了点头。 皇帝的视线便挪到面前的奏折上,看了一会儿,道:“你那位兄弟,叫贾琏的,竟还真有些本事。顺天府上的折子,说是整个顺天府十岁以下的孩童,竟已有三成种上那‘牛痘’了。” 元春忙代堂兄谦逊:“这都是皇上圣德,上天才降下那天幕点化世人牛痘之法,家兄不过一个跑腿的,有何功劳之有?" br /> 元春羞红了脸,嗔道:“本来就是嘛!” 皇帝思忖片刻方道:“朕已知那贾琏是个干才了。只是这牛痘之术,目前只是验证了其确实安全,接种之孩童并无因此沾染痘疹的,但是否能抵御痘疹,倒还未知。” “按照太医所说,要验证牛痘是否有效,要看它能否帮助这些幼儿抵御痘疹引起的大疫。平心而论,朕可真不希望有验证此术的一天。不过……” 皇帝转头,认真看看元春。 “若有机会,传话荣宁二府,告诉他们,牛痘之术若成,便是造化万民的切实功绩,朕绝不会忘。让他们不要为将来担忧。” 元春连忙下炕,冲皇帝行下大礼谢恩,道:“有皇上这句话,妾身闺家必定尽心尽力为皇上办差。” 皇帝见她容颜秀美,声音娇俏,难免动情,当即将御笔搁在一旁,牵着元春的手,将她揽至怀中,一阵小意温存。 元春也似十分动情,她目光迷离,随着皇帝的动作婉转逢迎,心中却很冷静————既冷静又警醒,她在想天幕上说过的另一件事: “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 宫中连父母手足至亲,都可猜忌相残,更何况皇帝身边那些根本没有血缘的枕边人。 她既身在这见不得人的去处,存活之道,便是保有一颗本心,绝不为任何人而动。 只是……不知道那天幕上的仙子,会不会也突发奇想,也点评她,为她指一条明路呢? * 开春天气和暖之后,宝玉依旧闷在家中温书。珍珠已是另外生了心思,总是远远避着宝玉。宝玉跟前便总是麝月、晴雯等几个大丫头一起服侍。 这日晴雯给宝玉换衣服,一失手跌了宝玉的扇子,将扇骨跌折,宝玉便摇着头道:"没想到你这么个伶俐人儿,也有失手的时候。” 睛霎一声冷笑,望着宝玉道:“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儿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①" 宝玉刚想生气,突然想起关于晴雯的预言——天幕上曾经预言过,晴雯得病染上风寒,是他自作主张,用王太医的方子换掉了胡君荣的处方 ,令晴雯久病不愈,最后还让王夫人赶出了大观园,竟生生病死了。 "罢了罢了,是我不该先说你的。"此刻宝玉心中尽是歉疚与懊悔:就因为他显摆医学常识,竟会害了睛雯一条性命——宝玉是说什么都不敢再向睛雯发火了,“莫要再恼了好不好?这扇子原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