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武侠修真>玉鸾生生> 太/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太/祖(2 / 3)


前朝末年选才制度腐朽,整个王朝都透出了积重难返的暮年气息,皇帝羽洪只顾着修他的宫阙,对外的羌族也好蒙古也好都只会一味的和亲赔偿,兵权四分五裂,皇帝本人手里几乎没有可以调用的精兵。

李昀烈在帝京长到十几岁,书没有念多少,却学了一身的市井功夫,成天东市西市的替人出头平事,惹了不少氏族子弟,眼看着要在帝京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结识了储君羽南烬。

羽南烬手握着帝京一半以上的兵权,若不是他一向安稳,他那位昏了头的父亲早该把王位拱手让于他人了。羽南烬赏识李昀烈的身手与胆识,便将其收入麾下,两人日久成为了肝胆相照的好友,李昀烈也变作了储君手里不可或缺的尖刀。

两人携手平定了前朝末年连绵不断的起义和兵变,最终为李昀烈带来了从三品云麾大将军的头衔,直到他二十七岁那年,杏坪县公逝世,世袭爵位恐将旁落之时他在储君的支持下回到杏坪县,顺利继承县公爵位,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梓州与帝京直隶。

接下来的两三年间,李昀烈积极联络整个北方,包括柏州、角州、金州与孔州各地手握兵权的氏族,甚至以云麾大将军的身份与羌人签订了十年互不干涉条约,那时候他便已经为自己的夺权之路设定好了时间。

之后的种种就如开国史里写的那样,一朝起事,这个孱弱的朝堂已然没有阻挡的能力,即便是他们好不容易拥有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储君,依然不能阻止大厦将倾的结局。

要怪只能怪……羽洪命太长,怪羽南烬太仁慈,怪那个在祠堂的嬷嬷隐瞒了他眼睛的真相。

伯乐之恩、手足之谊也不能阻止那个眼带金光的太/祖皇帝,为自己开辟一个全新的天下。

事实上,他并非是用了十年才坐上皇位的,早在羽南烬决意为了帝京百姓放弃抵抗之时开始,这天下便已经改了李姓。

李玉龙抱着羽南烬的头颅走进崭新的栖宫,羽洪消耗了大半个国库修建的宫阙,此刻只为他一人打开。

之后的他,重分天下十二州,扩张帝京直隶属地,收天下李姓,封王拜将。为了振兴已然被消耗过度的国家,先免除数年徭役,后将名存实亡的外戚世家抄家充盈国库,再开放发解试,剔除氏族与平民参考的隔离限制。

李昀烈无论在正史还是民间传说里都是一位颇受褒奖的好皇帝,只是正史有意摘掉了关于羽南烬大部分描述。百年后大裕的说书人,才将李昀烈斩杀羽南烬于弥河边这一段拆开了、揉烂了、翻来覆去地讲了千万遍。

进入暮年的太/祖皇帝开始沉迷炼丹之术,一年内有小半时间会回到杏坪县的李氏祠堂里修炼丹药,政事大多托付于储君和首相。

建国初期的中书门下权力极大,政权与军权并没有分开,都在首相一人手中,大部分法令都是首相拟定,只需要呈给李昀烈过目印玺即可。

直到有一天有宦官亲眼看到他在祠堂里发疯似的劈砍牌位,将他的列祖列宗全部砍倒在地,发现有宦官在场,甚至提刀要将他也砍死。

他就这样独自在祠堂里呆了数天,还是首相亲自从帝京来到梓州,结果并未在祠堂里找到他,准确的说是这世间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了……

首相深知皇帝凭空消失是无法向天下人交代的,在梓州虚耗数月之后,寻得一具与李昀烈身形相当的尸首冒充他,带回帝京之后向天下宣布太/祖驾崩。

这一段也是民间志传最喜欢杜撰的故事,最著名的有《太/祖后传》与《裕初外史》两本描绘那一夜之后的事情,一本说时年五十有六的李昀烈练得仙丹羽化升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