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正中微,大盗移国——两百年炎汉王朝,为外戚王氏所篡。 高皇九世孙,于舂陵起义,扫荡六合,光复九州——谬丑惧而自焚,如商纣鹿台。尸首虽成焦腐,仍被车裂,头颅封于武库,永为后世法! 此炎汉之中兴,比少康之复国! 帝业煌煌,壮哉懋哉!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神武帝,圣祖人皇之埒,经天纬地之材。 虽汤武而薄刘项,越秦皇而超汉武——实无一小过!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神武帝,嫔御不过十数人,亦无专房私爱。 独独滞爱庶妾郭氏所生之长子,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而立郭氏为后。 中州大族之臣,数次涕泣而请——跪求天子以炎汉社稷为重,以天下苍生为计,勿要私爱区区,而轻天下!【注:中州就是中原、河内,大概就默认是“泛大河南地区”那一大圈吧。】 总而言之,一句话——中州之族取天下,焉可拱手于河北赤佬! 【注:本小说出现的所有中原与东南西北方的关系,均没有地域黑的意思。非要算的话,河南两京、山东、山西部分,大中原地区,在本小说是绝对的正统。反派藩镇啥的主要是河北、辽东、陕西甘肃、江左湖广四川。就是史书上咋样,我这边也咋样,必须抄中国古代。其他省份基本神隐。】 帝悟,乃止。 故,郭后自请退居别室,寻以忧薨。 太子高居疑位,常戚戚不自安,屡求退而之藩。数请更立贤王为储副,升明两、安天下。 神武帝前后思虑达三年,方才准奏。 太子有泰伯让天下之仁举,故而,神武帝赐帝王仪服鼓吹,虽居小沛,礼制如天子。事死如生,死亦葬以天子礼。 又,神武帝爱屋及乌,太子之妻妾子女,待遇悉如帝之妻妾子女,号为王后、王妃、王太子、国公主。 - 神武帝废后易储,大动干戈。亦深忧母后干政、外戚乱国。 是故时常警戒皇后——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至于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 亦谆谆教育太子——申侯乱国,王氏篡谋,不可不戒。诸芈擅政,诸吕乱政,不可不鉴。 甚至沉疴久病,自虑不久于人世,临终之际,退吕进薄——将牝鸡司晨、女主祸国的高皇元后掘坟别葬,升帝母薄姬于太庙配飨。 一代英主明皇,竟天真地希冀能够用帝王家法、礼法祖训,戒饬子孙辈,绝外戚之望。【注1】 虽不足言老迈昏聩,然而去之不远。后世无不叹惜,神武帝英明一世,独独于后宫之事,未能好好周全。以至于终炎汉百年,母后外戚,跋扈祸政。 - 显帝登基,无改父道,业业兢兢,四海承平。 于后宫之私,亦未敢专爱。太后内侄、国舅所生、中表之亲、总角之欢,本该剑指中宫,母仪天下。然而亦不过册封贵人,领粟米而已。【注:原型说的是汉显祖明帝得宠的阴贵人。】 中宫正位,如邛成故事,独坐椒掖。另立贵人所生宁馨儿为国储,以绝高门外戚。【注2】 此……母后与太子分权,庶子为帝,竟为炎汉常式! 肃帝虽幸爱窦氏,仍立庶长子刘禧为太子。【注3】 肃帝窦后,乃废太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