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里,为了不让布和忌惮他,对他下毒手,齐敖做了很多出格的事。 这些出格的事在那些台吉的眼里就是他不堪大任的证据。 有了这些事的打底,谁会追随他呢。 所以以前的齐敖一直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度日,就是想要让布和明白,他不想和他争,也不会和他争。 可是这次陈家村的事让他明白,有些人有些事,不是你想躲就能躲开的。 虽然他现在还没有成家,也没有孩子。 但是他如果不想让他的子女像陈家村的孩子们一样,危险来临的时候只能逃跑,结果还有可能在路上遇到更大的危险的话,就应该手持利刃。 只要他有反抗的力量,就算莽古斯不喜他,布和厌恶他,他照样可以护住他想护住的人,而不是期望他们之间那一点微不足道的亲情。 * 齐宝华又一次来到京城,这次的京城比起他们几个月前离开时的还要平静。 那时候因为四川石柱土司的事还闹得纷纷扬扬的,结果现在叶赫部求援的事就好像不存在一样。 齐宝华到了以后,就去京城最热闹的茶馆听说书。 这是京城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就像是现代的时事新闻。 现在的内容却都是一些歌功颂德,甚至连礼部侍郎又吸引了一个扬州花魁的垂青都有不少人在说,可是叶赫部的求援却提都没人提。 看来她的猜测是对的,内阁中有努尔哈赤的人。 他在攻打叶赫部之前就已经算到了他们会有的打算并做好了准备。 齐宝华知道了以后也没有任何反应,她对于努尔哈赤,不,应该说清和明的战争没有任何想法,这是历史的进程,也是天地的搅动,她不能,也不会去介入。 她来京城不过是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罢了。 如果说齐宝华只是对繁华的京城人有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触感。 那么被跟着齐宝华一路走来的马千乘和罗一贯,想起他们的一路见闻,再看茶馆里因为说书人的故事里提到的花魁而卖力叫好的看客们,他们心里说不出的讽刺。 他们都是出身行伍,从十几岁就去了战场上拼搏的人。 他们想要保家卫国,马革裹尸是他们的宿命。 他们一直以为他们保护的同胞们一定是在让他们的国家过得更好。 可是不是,他们创造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利己的陋习来维护自己的地位,他们用他们的‘法’来掌控她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