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妻子忙活,还以为这事已经板上钉钉。面上虽然端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心里早就激动难抑。他自承袭爵位,家里就每况愈下,这也罢了,皇帝还轮流做呢,谁家还能保得千年富贵。 谁料三弟不声不响,竟凭军功做到从五品武毅将军,比他这个过气伯爷可风光多了,叫他心里一直不大自在。不过三弟早亡,这也罢了。谁知连庶出的二弟如今也做到六品官了,明年倘若再升一升,那又是一个五品官,眼看又要压他一头。 为了这事,江老夫人没少敲打他,王氏也成日嫌弃他没有本事。天可怜见,竟叫他女儿被永安侯府相中了。以后他若是和永安侯成了亲家,别说二弟升到五品,就是升到三品、二品,升进内阁去,那见了锦衣卫也得两腿打颤,一辈子也别想越过他去。 再说江大少爷江钺,今年已经二十岁了,世子之位没混上也就算了,还文不成武不就,到现在也一事无成。因为这个,也娶不上什么名门淑女,只好亲上做亲娶了王氏的嫡亲侄女。 江钺嫌弃岳父只是个六品小官,配不上自己伯爵嫡子的身份,对江大少奶奶经常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江大少奶奶也不敢言语,在他跟前唯唯诺诺的,只一心教养自己的一双儿女。 江钺虽然不成器,吃喝玩乐却是一把好手,经常和一帮二世祖们斗鸡走狗,打马游街,招摇过市。这帮人聚在一起难免互相吹嘘,或是交换些小道消息。 江钺既知道妹妹要嫁给探花郎了,如何忍得住不说,在一处喝酒取乐时,话里话外就忍不住带出了点意思来。果然这帮纨绔立时就待他不一样了,一口一个哥哥叫得比往常不知亲热多少。 再一个,大户人家的下人们也是沾亲带故,互通消息的。江家门风不严,下人们疏于管教,这个往外说两句,那个再往外说两句,没几日,江妩得了顾太夫人的青眼,忠武伯爵府有意把江二姑娘许配给探花郎的消息就在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 结果晴天霹雳,顾太夫人竟拒了江老夫人的帖子。 这说明什么?说明顾家压根就没看上江妩,整件事就是江家在自作多情,自说自话而已。一时之间,满城物议,流言纷飞,江家更是闹翻了天。 先是江老夫人气得几天没吃下饭。再是江伯爷和王氏大吵一架,骂她无知妇孺,搬弄是非,王氏气得要同他和离。两口子正闹得不可开交,又听下人传报,说二姑娘拿了把剪子,哭闹着要一死了之。 王氏吓得险些晕倒,连跑带赶到了女儿所住的杏园,见仆妇丫鬟拉的拉拽的拽,女儿披头散发跪坐在地上,手上正拿了把明晃晃的大剪刀,口里哭喊着:“遭此奇耻大辱,我不如死了算了。” 王氏一把夺过女儿的剪子,两母女抱头痛哭。 江伯爷见女儿无恙,刚松了一口气。又见她这个时候还要添乱,这时节寻死觅活,不是上赶着给旁人增加谈资吗?他心里怪她不懂事,又怕出言训斥惹得女儿又要寻死觅活,只好冷哼一声,面色难看地拂袖而去。 江妩见父亲毫不体贴自己,愈发觉得难堪委屈,又伏在母亲怀里号啕大哭起来。 江家的中秋节就在这鸡飞狗跳里稀里糊涂地过去了。 等到八月十九那一日,一大清早百花宴的客人们便登门了。原本来这种破落户家里赴宴,大家都不情不愿的,谁知道江家闹出这样的大新闻,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来看看笑话。原先找借口拒了帖子的人家,这回瞧不上热闹,都在家里悔断了肠子。 江老夫人打落牙齿和血吞,强打着精神出来款待客人。江妩是当事人,自然没脸出来见人。王氏自觉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