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大才,竟才排名一百? 严松文翻到他的其他文章,这才明白过来。 原来他虽策问惊艳,可首场的经义相比之下就有些失色。 朝廷虽一直强调考官取士应并重三科,但实际执行起来一直只重首考,也就是四书五经背熟,朱子批注理解透彻,八股文体写得好,一般就能得高分。 相比之下,二场的实用文和三场的策问就很少有人关注。 严松文心想,若是没有楚兄这本集册,这等人才恐怕就会被埋没了。 他也猜出楚易给他看这程墨集的心思,毕竟他已过乡试,拿这程墨集也没什么用,可国子监还有数百监生未过乡试。 他合起书,抬头笑道:“楚公子放心,严某一会儿就回监舍,明日上学,定会替你好生宣传。” 严松文以为听他这么说,楚易会喜形于色,谁知他只是笑着道谢,却转而说道: “严兄也知晓,我这书肆经营艰难,得到这集册也无法大量刊印,因此我是想请楚兄将这集册交给国子监的典籍,看是否有意向买下。” 国子监典籍是专掌书板管理的职位,从九品,官不大,遇见有前途的举人都得礼貌问好,因此让严松文去转交,楚易也比较放心。 明白楚易的心思,严松文沉吟一会儿,拿起程墨集前两本收入怀中,剩下三本被他退给楚易。 “楚公子放心,严某定会转交典籍的。” 楚易看着桌面剩下的三本书,知道严松文是帮他留了后手,虽说典籍应该不敢私吞书册,但小心驶得万年船,谨慎无大错。 楚易起身,向严松文深鞠躬。 “哎!楚公子使不得!” 严松文躲开后,将楚易扶起。 严松文这一举动让楚易感动,其实他在做这套程墨集的时候就已经留手,只有前面乡试录的内容是全的,其他只有前半段文章和结尾,中间关键内容都没录上。 严松文看得那篇策论也是这样,他只看到前半部分,后文可能是时间不够,也没去找。 楚易不好意思地将自己做的事告诉他,没想到严松文只是洒脱一笑,反而夸奖他: “楚兄这才是君子之风,先礼后兵,长算远略。” 两人互相谦让一番,严松文这才迈步离去。 *** 南京国子监地处鸡鸣山下,附近便是南朝第一寺的鸡鸣寺,相传此地曾是东晋南朝的帝王陵墓,南宋理宗时,还曾以此地作为阵亡将士的公墓,素有‘万人坑’之名。 因此,当初朱元璋为国子监选址时,就是想以孔子大圣镇压鬼祟,以文气驱鬼神。 这与现今各种学校的传言很是相似,每个学校都有建立在乱葬岗上的传闻。 撇开传言不谈,这里地基宽广,高爽平远,靠山傍水,环境幽静,是个适合读书的好地方。 国子监共划分为三个大区,分别是教学区、祭祀区、生活区,其中学生号房就处于生活区。 回到平北号房,严松文将怀中书本拿出放到桌上,再端起木盆去接水,先将放在桌角的浆糊弄湿,把漏风的窗纸贴好,然后去洗漱,将盆里的水浇到附近的菜圃里。 外面天色已晚,将桌面烛台点亮,开始温习功课。 他这次是逢十五假期才出门,可即使放假,每日习字二百余字也是硬性规定,不会因为放假,学正对他们就会放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