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读书人都清高自傲,自己多嘴讨不了好,楚易的态度就让人心里舒坦,这让本打算只略提点一句的她不好意思了。 “那我便说几句,说得不对了,公子可别放在心上。” 徐嫂子将楚易拉到房檐下,躲开正午的太阳。 “秀才公售卖举业书籍那肯定是第一等事儿,那些小说戏曲等无根之言,岂是学生们敢看的? 可咱这三山街这老多书坊书铺,光是四书五经,每家都有个几千本,要想从他们中出头,就要想些别的招了。” 虽然对徐嫂子关于小说戏曲等书的看法有些不同意见,但楚易也明白现在的风气就是如此,即使话本销量再高,在文人眼里也是‘淫词艳句’,是远及不上圣贤书的。 “那依您之见呢?” 听到楚易文绉绉的话,徐嫂子不好意思道: “我也是看我家小子读书,他去的那社学先生是极好的,就是这课本得需自备,如那《日记故事》、《神童诗》等书都得入学就备好,而且里面图画多,比起一般的书都要贵一些。 我想着每年入学的孩子那么多,而要参加科举的生员才有几个,倒不如弄些蒙书回来,可能打开局面。” 听到这里,楚易明白徐嫂子实际上对社学教授的内容并不如何了解,她只知道需要自备《神童诗》等蒙书,实际上,如四书五经等内容,等他们识字后就会教授,并不是只有准备科考的学子才会学习。 但除此之外,徐嫂子提得建议确实不错,现代书店销量最高的除了教辅用书,就是童书了,有的家长一买就是几十本,真不愧吞金兽之名。 可这又绕了回来,与那些大书坊相比,带插图的童书更是他负担不起的,就是成本这块,大书坊刻印千本,成本能打到一本四百文,而若是他自己找人刻,成本至少翻个倍,同样定价下,人家吃得肚子流油,他却要赔得裤衩都没了。 因此,初期他绝不能和同行拼销量,只能重新定位,找到还未开发的蓝海。 想清楚后,楚易谢过徐嫂子,表示自己会认真考虑,然后在她欣慰的目光下离开。 *** 南京地处南北之交,往来商贸荟萃于此,其中三山街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而它的附近,就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秦淮河—— 所谓晚明江南戏曲,夜间声彻九霄,金陵都会之地,南曲靡丽之乡,那真是好一番江南做派。 此时正值农历九月,距离乡试结束也有月余,路上士子文人繁星如数,乡试揭榜后,被录取士子锣鼓喧天举天同庆,没录上的就呼朋唤友一醉方休,那是各有各的畅快。 而在人群熙攘、不见尽头的街市,两边店家招牌林立,楚易眼睛一扫,就看到有文秀堂、兴贤堂、长春堂、凤毛馆……其店外都标明“书铺”“刻字镌碑”等字样。 其中一家书铺外挂一牌子,上书‘精选《新刻按鉴通俗演义列国前编十二朝传》于此发卖’,这就是古代版的广告了。 但一看这名字,楚易察觉到不对,在他记忆中,按鉴就是指小说内容是依据史实演义而成,一般是依据《资治通鉴》或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 那这书名意思就是按照资治通鉴中战国时代列国史实编写的前传,可在他的印象中,《资治通鉴》是不记战国以前的史实的。 转念一想,他明白了,这所谓的依照史实就纯是作者的脑补,只是找了个按鉴的名头好卖罢了。 没想到如今就有这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