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武侠修真>萧萧落木> 与国争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与国争利(2 / 3)

/br> 秦萧萧回忆着关于枕粱门立派之初的历史,絮絮地说:“幸而剑圣邹清明挺身而出,向太宗皇帝请命解决江湖之患,遍邀江湖豪杰,举办了第一届武林大会,并在会上连挑十数人,奠定了自己江湖第一的名号。在邹师祖的一力支持下,江湖游侠各自创立门派,开宗收徒,从此与朝廷井水不犯河水,这才使江湖武脉得以赓续。”

“邹清明是个聪明人。他很清楚‘与国争利必死无疑’这个道理。”李牧用近乎冷酷的声音说,“可惜如今的僧人里没有这样的聪明人了。他们靠着佛教大肆敛财,欺男霸女,少年不读书、青年不入伍、壮年不耘田,长此以往,国将不存。”

“他们都会没命吗?”秦萧萧想到在安国寺、涌泉寺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些僧侣,担心起他们的未来。

“不,那倒不会。”李牧说,“国家不需要那么多在寺院里敲钟念经的僧人,但需要在沙场上提剑上阵的战士。他们只是失去了原本安逸舒适的生活,不至于平白丢了性命。”

“那了听大师呢?”秦萧萧想到已近暮年的住持了听,显然,他不为国家所需,也缺少自力更生的能力,晨钟暮鼓、讲经念佛是他生活的全部底色。

“他会在这场浩劫中存活下来的。 ”李牧笃定地向秦萧萧保证,“灭佛可以毁寺灭庙,但不能抹灭人们的信仰,还是需要有人留在寺庙中安定人心,稳定局面。”

听了李牧的话,秦萧萧稍稍安定下来,她看着气定神闲、置身事外的李牧,问道:“牧和尚,你如今大小也算是个小沙弥,灭佛之策一出,别人都慌得跟什么似的,你怎么一点儿也不担心?”

隔着深沉的夜色,秦萧萧确信自己看到了李牧脸上无法掩饰的笑意。他沉吟片刻,回答道:“萧萧老大,你可能不清楚,虽然都是佛门弟子,但是僧与僧的度牒是不一样的。我的度牒是由护国寺亲自签发的,贵重无比,无论怎么灭佛,都灭不到我的头上。”

秦萧萧不懂不同寺院签发的僧侣度牒的区别,但她从李牧的话语里听出了他的笃定。她觉得他好像有先见之明,早就预料到了会有此一劫,“你早就知道了,是不是?”

“是。”李牧痛快地承认了,“还记得李诗裕派梁闻喜在猎场截杀我吗?其实,皇帝和李诗裕就灭佛一事已经讨论了很久,只是朝中不赞成灭佛的声音甚大,使得他们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李诗裕比皇帝更坚定地决意灭佛,他没有耐心再和那些喋喋不休的朝臣纠缠下去。他招徕梁闻喜,藉由他对我下手,给那些反对灭佛的人一个警告。”

“警告?为什么选你来给他们警告?”秦萧萧不解道。

李牧苦涩地笑了,他告诉秦萧萧:“我生下来时体弱多病,我父皇便将我挂名寄养在护国寺,算是一众皇子皇孙中与佛教渊源最深的。再者,我的生母郑太妃,一直在佛庵中修行,佛缘深厚。因此,李诗裕一党自然将我归为亲佛派,想要拿我做筏子。

相反地,马一贽与严子陵一党掌握了长安城内七成以上的佛寺庵堂,灭佛之策一出,将大大阻碍他们的财路,是以他们借着严子陵的江湖势力笼络了一批武林侠士,为已所用,想要阻碍灭佛一策的实施。”

如此想来,那日在猎场,李诗裕想要对李牧下手,严子陵命两不知营救李牧,都是出于帝位之争与灭佛之政的双重考量。

说了半宿的话,不知不觉间,东方的天空已经露出一道鱼肚白,预示着新一轮太阳将在此处升起。李牧在长安做惯了闲人,哪儿有过这般通宵达旦、长途跋涉的遭遇,早已累得不行。他从涌泉寺里带出来的许多馒头,秦萧萧只在路上吃了两个,其余的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