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给他自保罢了,就算七国统一,地方豪强也是难掰的腕子,活在这个时代里的人都不容易。] 祁灼道。 系统情不自禁道。 [这个时代有我们的出现就已经很不幸了吧。] 祁灼开了个玩笑。 [因为我们足够不幸吗?] / *白居易,香山居士,他中年时曾在杭州任刺史,遇上了旱灾,田地干裂庄稼枯黄。 当地县官并不体桖民情,反而拒绝开闸放水救田。 无奈之下他以身份勒令官员泄水挽救民众的田地。 白居易为此事还在钱塘门外修了一条堤坝,又造了一坐石涵闸,以备干旱所需。 他怕之后上任的官员不了解这座堤坝的重要性,亲自撰写了一篇《钱塘湖闸记》刻在石碑上。 内容详细的记载了堤坝的功用以及蓄水,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甚至还记载了一寸湖水能灌溉多少顷农田。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扶苏听到这里,忍不住纵马疾行,靠近祁灼身边,好奇的问到。 “老师说他不是这个世界的人。那扶苏想知道,我泱泱大秦国,也会有像香山居士一样的人嘛?” 祁灼沉默片刻,她依旧是纵容的,温柔的,那样的明媚的笑起来。 “会有的,殿下,待你伏案卷首,海晏河清,国富民强。” 一切都会有的。 / 此时已是一早清晨。 祁灼和当地县令“友好”谈过之后。 昨天修整完毕的扶苏今早陪同她一起去找洪灾的源头。 关于昨天祁灼拎着他父皇给的泰阿剑去找县令谈了什么,扶苏不知道。 他也不敢问。 只是今早看见老师拿着一摞书册走了出来。 造纸术已经推行了数十年了,扶苏还是不止一次的感概,这东西真好用,比竹简方便了不知道多少。 祁灼告诉他,那些书册是郯是下辖地区12个县的洪灾伤亡记录。 以及损失记录,把洪浪卷来的方向标明了,有些灾区严重的几乎要淹没了整座城。 她说:“这个降水量绝对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