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絕無僅有(2 / 3)

,那麼兩千三百二十年之後的姬家桐基於猜測所做的嘗試,便被證實獲得成功。否則,姬家桐之所以來到這個時代,就可能是經由其他的途徑了。所以,既然和氏璧裡確定曾經儲存了姬家桐的記憶,那麼隨侯珠裡就應該也曾經儲存了陳香鳳的記憶。

那麼,陳香鳳的記憶還在隨侯珠裡嗎?

如果陳香鳳已經“投胎轉世”了,那麼她投胎到了什麼時代?什麼地點?那一戶人家?變成了誰?而且;隨侯珠已存在了幾百萬年,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裡,這珠兒都經歷過了些什麼,那又該如何追查起呢?

如果陳香鳳的記憶還在隨侯珠裡的話,那該如何讓她也能“投胎轉世”呢?雖然很幸運地;隨侯珠就在自己家裡,拿到它沒有問題。但以這時代的工藝水準而言,要製造一個能產生強大電磁波的設備得努力幾十年。當然,如果確定她還在裡頭的話,他毫無疑問會花這幾十年,把她給“救出來”的。

可是,上蒼把他送回兩千多年前,不是要他來拯救全世界的嗎?怎麼會讓他窮畢生之力,就去拯救一個人呢?

姬宇就這樣腦海中千迴百轉,苦思對策,不知不覺就回到了大梁。他辭別了馮喜,沒說什麼,馮喜也不敢主動相約後會之期。

姬宇回席石的酒樓過夜,第二天一早就要趕去巴、蜀。因為與馮喜暢談天下之事,引得他開始認真回憶前世讀過的“歷史”。而這一回憶,就想起了一則與他家切身相關的歷史事件即將發生,他須得未雨綢繆,妥善應對。

時值華燈初上,窗外傳來陣陣絲竹吟唱之聲,那是有個歌舞班子在酒樓的大廳裡表演。姬宇本來對那音樂沒在意,但不久之後就覺得那歌詞有異,便豎耳傾聽起來。一聽之下,那歌聲一字一句如重槌般敲上他的心坎,使他宛如觸電,渾身發抖,眼淚撲簌樸簌地掉了下來。

那是一首五言樂府詩,而在姬宇記憶的“歷史”中,這個時代應該沒有這種五言詩。不過姬宇所知的歷史已經是“舊歷史”了,事實上這種五言樂府已在歌舞界中流行了一百多年。姬宇以前沒見過歌舞表演,所以並不知道歷史已經改變了。

不過讓姬宇激動到難以自持的,倒不是因為五言樂府詩的出現。因為可能這時本來就有這種詩體,只不過歷史沒有記載。也可能因為別的原因,譬如有個漢代或唐代的詩人曾經穿越時空來過…等等之類的。總之,詩歌體裁超越歷史並無法說明什麼。

讓姬宇激動的是,這是一首“私房詩”,由陳香鳳所創作,而從未示諸於任何其他人。也就是說,無論在什麼時代,世界上知道這首詩的人應該就只有他和陳香鳳兩個人,絕對沒有別人,絕對沒有!

這是一首敘事詩,當年陳香鳳讀到戰國時代韓憑與何息露的悲劇故事後,覺得《韓朋賦》(註二)的描寫並不夠深刻,於是嘗試自作此詩,詩名則取第一句為《萋萋塚上草》。

那故事是這樣的:宋王見舍人韓憑的老婆何息露十分美貌,就把韓憑送去做苦役,然後強佔了何息露。那何息露為免宋王殺了她的老公,就忍辱任由宋王糟蹋。當韓憑因為不堪苦役虐待而死之後,何息露便自殺殉夫,並且留遺書一封,懇求宋王將他們夫妻合葬一穴。不過宋王惱羞成怒,非但不體恤何息露的遺願,反而故意將這一對夫妻分葬兩墳,並遙遙相對。後來兩座墳的墳頭各自長出一棵大樹,這兩棵樹的樹根在地下糾纏,樹枝在上面交錯,又有一對鴛鴦老是飛到這兩棵樹上交頸悲鳴。(註三)

這時在酒樓大廳裡唱這首詩的歌妓是個二十出頭的女子,名叫「顏娉」,出道不過兩年便已聲名大噪。這顏娉不只色藝雙絕,而且出身高貴,是郳國(註四)流亡國君的遺孤。同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