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两人左右并排走了一会儿。 徐云甫说起自己小学没毕业就来厂里做学徒工的事情。又和她说起服装的一些常识。 服装面料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平常做衬衣用的棉,属于天然纤维,天然纤维纺成纱线后加工成坯布,坯布需要印染成不同的颜色,接下来就是剪裁和缝制。 陈锦觉得他懂得还挺多,不知不觉听了很久。 纺纱的支数也有讲究,支数越高,线越细,织出来的布就越薄。差一点的衬衣用的是40—60支,普通衬衣60—100支,优良品100—140支。 一边走,一边聊了一会儿,陈锦觉得这人还挺有意思的。虽然看上去颇为不靠谱,但是说起来却像一个行家。 古人常说“衣食住行”,把“衣”排在首位,肯定是有道理的。 人们从衣不蔽体到如今的穿衣礼仪,从野蛮走到了文明。 “这里有路灯,我自己能回去。”陈锦走到路口说。 徐云甫向她告别,“明天一起修?” “好。” 回到家后,陈锦见爸爸回来了,妈妈正在给他纳鞋底。 陈立在一家水厂上班,离家比较远,一个礼拜才回一趟家。 陈锦好不容易见他一回,看到他就撒娇,“爸爸,给我买一块手表吧?” 陈立放下手里的筷子,笑道:“又是你哪个同学买了,你也想买?” “爸爸~你也太了解我了吧~”陈锦靠在他肩膀上,捏了捏。 陈立无奈地笑了笑,“你工作了自己买吧。” “我问过了一百多块。”陈锦说道,“那我自己攒几个月能买吗?” “你自己想买就买,自己赚来的钱随你怎么花。”陈立说。 陈锦想买一块上海牌的机械手表,戴在手上,很漂亮。每次想知道时间,不用特地去看钟,想知道几点就几点。 “哥哥说想买自行车。”陈锦说。 陈立哦了一声,“你俩也不知道省点钱。” 对哦,陈锦想起来赚钱难,一个月才40块钱,除去开销剩下20块钱,那不是半年才能存到钱买一只手表,顿时有些不舍得起来。 这些钱存着换一台电视机也好,家里没有电视,有时候还要跑去村大队看。 村大队的电视机是黑白电视,平时一放电视剧,就有很多人挤在前面看。巴掌大的屏幕,有时候踮起脚都不一定能看得到。 陈锦算了算,如果真要买电视机的话,那要存几年才能买。 第二天,她上班的时候很兴奋。她想着,等下缝纫车间的同事来了之后,会惊讶徐云甫连德国的缝纫机都能修得好。 没想到,大家只是看了一眼,面无表情地坐回工位上。 宋厂长来看了之后,倒是表扬了几句。 陈锦觉得颇为失落,如果说昨天被不明不白地冤枉了还算误会,今天这样就让她非常不理解了。 大家好像并不想要看到技术很厉害的人冒出头来,而且一旦有这样的人出现,大家好像一致觉得他太出挑了,不喜欢这样的人。 晚上,徐云甫来的时候,陈锦帮他拿着手电筒照。 她觉得他也太不值当了,凭什么他要避开缝纫车间的人,晚上才能过来。凭什么他修好了,大家还不情不愿的。 “唉。”陈锦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