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是秘密了,只是府中人口简单,大家也很有默契的不提,也没有人会去追问宅子的来处。 九歌在这里已经住了三天,她此前从未一个人生活过,如今在这里,劈柴是她,做饭是她,盈盈灯火,清粥小菜,白日在院中坐看枯木,任冬日暖阳打在身上,晚间看星辰拱月,凉风入怀,清透无暇。 原来在深山之中,读圣贤书,虑天下事,如父亲,不是真清净,掏空心事,周身齐全,不忧外物,心无所求,才是真出世。 她当然不是真清净无为,当日出谷,她对南昭容说的话,言犹在耳,她不信命,她信人定胜天,所以她才到澶州。 她只是要想明白一些事,一些有关柴桑的事。 她发现,她确实喜欢上了柴桑,世间没有一个男子能如他一般,如星,如月,如清风,又如石,如木,如山川。 懂她桂花浸信,懂她话中的刺。 以前在柴桑面前,她能逞口舌之快,恣意轻率,无需顾忌,但现在不同了,他有娇妻在畔,她不得不有分寸。 她在找寻和平衡这种分寸感。 她是不会离开澶州府的,她与柴桑如何,是他二人的私事,简单说,是不能因私废公,敞开来,是她心里明白,她来澶州府,不是因为喜欢柴桑,而是,她也有未竟的,想要努力的事业,所以她也不会,因为一点尴尬、难过和不甘就轻易离开。 难的是,怎样抑制她的心动,在看到他走来时,看到他说话时,看到他笑时,看到他若有似无的关心时。 这太难了。 太闷了,冬日封闭严实炭火又旺的屋里。 她推开窗,像前几日那样,想迎一丝冷风入怀,清一清烦扰的思绪和杂念。 可是她看到了柴桑,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今夜没有月亮,天上还飞着雪,而他站在那里,黑黢黢的夜里,雪白的夜里。 柴桑也没料到九歌会突然打开窗,她开窗的一瞬间,他下意识地想逃,双脚却被钉进了地里,扎扎实实。 两人都没有说话,说什么呢? 就那样彼此看着,像多年未见,像在描摹彼此的眉眼,刻画彼此的线条,将对方化在眼睛里。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柴桑心中默念着这句诗,他多希望,他是那个夜归人,哪怕天寒白屋贫。 而九歌,也明白了木簪上“夜归人”的含义,想他刻下这三个字时,脑中所想也正如今日这般。林沐曾问她,他是否有承诺,所以夜归人,便是承诺吗?即使后来,轻诺必寡信。 如星,如月,如清风。 如石,如木,如山川。 如花娇艳,如泉清冽。 如竹傲然,如云难摘。 “天冷了,关好窗。”终于,柴桑还是挤出了一句。 九歌看着他,手迟迟未动,其实她想问“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想请他进来,为他除掉大氅,抖净身上的雪,擦干被雪浸湿的头发,拉他坐到小火炉前,递给他一杯暖身的热酒,但最后脱口只是一句:“雪天路滑,下山当心。” 九歌关上了窗,背对窗站着,她不想回头,也不想离开。 厚厚的积雪松软绵密,人走在上面,是没有声音的。 良久,九歌轻轻地将窗推开一条小缝,外面已没有了身影,她披了件衣服,打开门走出来,走到柴桑站过的地方,借着雪光,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留下的脚印。她虽没有回头,但脚印告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