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有生力量,以及打击了明军文臣武将抵抗大清的信心。 所有的这一切都彰显了这个立国不过二十几年的大清政权,一片勃勃生机,万物进发的景象。 他的军事力量变得空前强大。 汉官张存仁乃是祖大寿的副将,当初随他一同诈降。 祖大寿逃回大明后,他就真的投降了皇太极,为后金悉心做事。 在此期间不断的建议皇太极进军辽东,夺取松山、杏山等战略要地。 如今大清兵强马壮,张存仁也与有荣焉,不禁夸耀道: “今我大清铁骑如云,加以蒙古军士,即是取天下,也有余力!” 随即他当众向皇太极建议,再次兵发松山,夺取这个战略要点。 张存仁这话是有夸耀的成分,但随着大清军事力量的迅速增长,他也比往日任何时候都提高了必胜的信心。 他坚信祖大寿的选择是错误的! 若是早点投降过来,咱们早就入主京师,还能让崇祯那个狗皇帝继续坐在那个位置上? 到时候咱们全都是从龙之臣,进京师当北京的爷去了。 至于还在辽东这苦寒之地待着? 祖大寿,你湖涂啊! 皇太极对于大明的处境也是极为关心的,因为这关乎他自己的利益。 大明日益衰落,被李自成、张献忠给打的焦头烂额。 在关外,被大清逼得难以喘息。 倒是有关锤匪贺今朝的消息,皇太极一直没怎么打探到。 贺今朝雄踞西北三省后,突然就销声匿迹。 所有的风头全都被张李二人给盖过去了。 大抵是他在军事上没有动作,日常在家里与妻妾敦伦。 这个人他实在是捉摸不透。 在皇太极的思考当中,贺今朝也应该加入这场瓜分大明的乱子当中,摄取自己的利益。 各地动乱太多,明军连救火都救不过来的。 所以皇太极觉得贺今朝不动窝,才是最不正常的,这个人一定是在憋大屁! 到时候那贺今朝定是想要一屁惊人。 可皇太极看着大明的地图,思索半天都没有想到贺今朝想要做什么大屁? 皇太极在思考贺今朝的谋划,但是他底下的文臣武将都在思考大清将来的谋划。 张文衡乃是皇太极征大同等地,意图劫掠山西的时候,去主动投奔后金的秀才。 当然那个时候他还假托是代王的参谋之类的,现在也摒弃这个身份。 张文衡上书说此时,正是大清在辽西取得进展的大好时机。 “如今大明文武大小官员全都是花钱买来的,文官无谋,武将没有勇武。 管理兵马的,喜爱克扣军饷,制造武器之人,偷工减料。 士卒百姓皆是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武器装备根本就没法作战使用。 士卒每次出征都没有战心,反倒是趁着勤王的机会,一味的抢掠。 有俗语说,鞑子流贼是梳子,自家兵马胜过篦子。 大明兵马虽多,可又能有什么用处? 更何况边军是太监专权,贪财且喜欢阿谀奉承之人,惩罚不顺从他的人,以至于失去人心。 再做实事的好官,也得不到重用,没法做事。 不曾做官的有志之士,也没法出头。 整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