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十几户人家相连,家家户户皆建了高耸的围墙。 民居相对之处正是一亩亩药田,如今已盖上一层厚厚的积雪。 第一户人家,门户大开,传来孩童的玩闹声。 “县官,巧儿姑娘,到了。” 许二嫂走了进去,苏巧儿跟在她身后,眼里闪过一丝惊讶,经过院子,一直到屋中坐下。 她打量着屋内的陈设,全然不复之前家中的贫困破败。 苏巧儿指着屋中摆放着药材的木架,疑惑道:“这不是王婆家中的药架?” 许二嫂倒了两杯茶水,分别递给两人,笑着道:“是的,如今王婆已搬入民妇家中居住了。 她家中无人,本就年事已高。初入冬时,又感了风寒,如今话也说不利索了。 民妇去看她,便索性将她接到家中了。 这还要多亏林县官,如若不是他,我们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 她说着站起身,对着林玉生感激地弯腰行礼。 林玉生却谦虚道:“修房之事,都是姜师傅他们的功劳。 所用钱财,也多由你们自己采药所得,玉生哪有功劳。” 许二嫂还想开口,就见苏巧儿做出噤声的手势,原是紧紧抱住她胳膊的王婆已经睡着了。 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总是多觉。 许二嫂无奈地叹了口气,同苏巧儿一起将她扶到床上。 待到门外,苏巧儿才出声感激道:“嫂嫂心地善良,可怜王婆孤身一人,愿意收留她。 日后若有什么难处,定要告知我们,我们一定帮您。” 许二嫂连忙摆手道:“姑娘说笑了,她帮了民妇许多,不过两个苦命人相互帮助罢了。 你们已经帮了民妇太多,民妇现在是真的相信林县官的到了能够让长宁走出贫困了。 您瞧,如今民妇住上这么好的屋子,那些人可羡慕不来呢!” 许二嫂颇为自豪地开口,当初自己一直对二人以诚相待,如今倒真的好人有好报了。 “嫂嫂,这……” 苏巧儿也笑了笑,从怀中荷包中拿出一锭银子,刚要递给她,却被一把推开。 许二嫂故作不悦道: “巧儿姑娘这是作甚,莫要再救济我们。 如今靠着草药,有了稳定的收入,温饱已经不成问题了。民妇能够自己赚银子,姑娘莫要给了。” “可……” 苏巧儿还想劝,林玉生出声道:“娘子,她既这样说,你便依了吧。我们在外耽搁也有一段时间了,未免母亲担心,不如早些回去吧。” 苏巧儿看了林玉生一眼,见他微微摇头,又看向许二嫂,见她态度坚决。 她只好收回银子,握住许二嫂的手,叮嘱道:“好吧,但是若是有事,一定要来找我们。” “巧儿姑娘放心,真要遇到什么事,民妇肯定第一个冲去报官。” 与许二嫂告别之后,两人继续往前走。 “夫君刚刚为何制止我,她们孤苦无依,多些银子傍身也是好的。” 路上,苏巧儿有些疑惑地开口,语气里带着不悦。 林玉生淡淡道:“许二嫂是极为要强的人,早年间,家中在长宁也是富裕的。 直到她夫君早逝,才陷入穷困,只得一个人将孩子拉扯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