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的。待得弟弟妹妹长大,彼此接触,不做没有防备的傻子,尽量做个称职的兄长。要是对方祸心深藏,远着些就是。见招拆招,以守为攻,且不做那兄弟桅樯的事情。” 巧姐儿听完,点点头,“小宝自小就是个想得明白的孩子。” 因着赵子林如今不在赵家老宅,往里兄弟这次秋闱就没有去赵家叨扰。王狗儿心里望子成龙,这一天可是不知道盼望了多少年,岂能不早早就准备妥当? 早在半个月前,就在考院附近租了个院子,里面吃住都是齐备的,早两日小刘氏王狗儿就同王林两个去了京城。 家里巧姐儿和板儿各看护一个院子,夜里平儿也来和老刘氏作伴儿,娘三个一时睡不得,就着窗外月光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话题很自然地从眼前的秋闱聊到了春杏的肚子上。 “许是年纪大了,二爷如今可比年轻时候还要费心些。”平儿有些感慨,半生岁月眼见着那人的变化,哪里没个唏嘘? “人到中老年得个子嗣,可不比年轻时候还要不容易?”老刘氏也道。 巧姐儿听着这娘两个聊,就知道话题马上就要转到自己身上,果然没两句,老刘氏笑道,“我如今也九十四岁了,看样子没准还真能活到一百岁去,咋也能见到巧姐儿的娃娃了。前两日看她着急,我就想她对我老太太也太没个信心了。” 平儿笑道,“那是,一百岁对我娘来说,太轻省的事儿了。” 巧姐儿嘴上也说了几句俏皮话,心里却真的有些着急起来。她的孩子能赶在老刘氏健在的时候出世,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虽然有平儿和贾琏这两个亲人,有待她疼爱的公婆,把她捧在手心的夫君,但是巧姐儿心里,老刘氏一直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如今板儿的分量多重,老刘氏的位置只会更重要些。 平儿也觉得这个话题聊得多了,总是让人心里不痛快,一面是新生,一面是死亡,快乐期待和伤感绝望相杂,忒扯着人心,赶紧找了别的话题,就想起贾琏要在农闲时节写书的事情来。 学与老刘氏和巧姐儿,老刘氏自然是一万个好的,在老人家心里,写一本关于那个园子的书,就像是重温了大家伙的梦,这梦中人也包括进去过几次的她。 巧姐儿心里却震惊不已,在她当年读红楼的认知里,贾琏要写红楼,总觉得有些不搭噶的感觉。一个人情世故上历练出来的好机变的人儿,却拿起笔杆子整日埋在墨香里挥毫划就,她还真的没想到。 就算巧姐儿在贾琏未归家的时候,对他的后半生有过各种计划,也没有写书红楼这一项。 如今这人有了这个想法,巧姐儿震惊过后,也有些惊喜和期待起来,她是想看看贾琏写出来的书和流传开来的那本是不是一版本? “写完倒可以传给弟弟们,这是一家子的历史了。”巧姐儿的意见也只这一句话。 平儿好笑道,“不知道他能写出个金书银书来呢?就他的性子,保不齐就几日的稀奇,没两日就撩开手去了。” 巧姐儿听得这话就有些提不起劲儿来,心说贾琏富贵窝里养出来的纨绔子弟,就是经了十年苦难,如今日子倒是好过,娇妻美妾在怀,手里银票足够,就怕吃不得这苦。 巧姐儿嘟囔了一句,“那可就太可惜了,这书要是写成,在当世还不值当什么,等晚几辈人再看,那就是真正的历史。” 平儿听了这话做了保证,“待他动了笔,我看着些就是了。” 翌日巧姐儿和板儿说起贾琏的这个打算和她自己的担忧,板儿很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