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还好些,见的人多了经的事儿也多了,过起日子也能靠谱些。要是那刚成年的娇小姐,跟平儿还真难相处到一处去。 巧姐儿虽然陪着春杏说了几句话,却是难改口以长辈名分称呼她。春杏笑笑不以为意,看了一眼巧姐儿,说道,“大姑娘还像以往那么叫我姐姐吧。” 老刘氏笑道,“这可不成,你没平儿年岁长,巧姐儿叫声小娘还是要得的。” 老刘氏这话说得漂亮,嬷嬷这些送嫁的王府人听得顺耳。这话里既认了春杏的身份,又给足了春杏牌面儿。 巧姐儿点点头,笑道,“待你生下弟弟妹妹,我就叫你小娘。” 嬷嬷摇头笑道,“也是了,都是一起看着长大的姐妹,这下子乱了辈分,可不就不习惯?反正是你们俩的官司,一个愿意让叫姐姐,一个暗地里叫姐姐,咱们可没人管你们。” 老刘氏怜爱的摸摸巧姐儿头发,“要管的,没外人时候这两个愿意怎么胡来,都随她们。只有人在旁,礼数上是错不得的。” 巧姐儿听了老刘氏这话也是点头,直言,“姥姥说得是,巧姐儿省得的。” 老刘氏祖孙俩又去了平儿那屋,两个新嫁娘都居正房,无非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平儿为正,自然新房就在左边的屋子。 青姐儿正带着两个孩子跟平儿唠嗑儿,王夫人和赵姨娘婆媳和两个姑娘也在这屋里陪着平儿。 平儿今日打扮齐全,也是妥妥一个美人儿。一身喜服倒是大气坦然,没有春杏那种对新婚的恐惧和羞涩。 “您老也来了,真是呢,才从咱们那屋里出的门子。”平儿笑道,伸手去扶老刘氏,把干娘安顿在炕上。 “可见这就是嫁的近的好处,老太婆自己都能走来。”老刘氏笑道。 “我要去个小红姨和相遇姑姑帮忙,她们把我拦了,说我是小媳妇,外面人杂,就只让我守着孩子。”青姐儿笑嘻嘻道。 老刘氏道,“这才对路,你没看见你嫂嫂她们都不让伸手?” 几个人逗弄青姐儿的两个孩儿,两个孩儿已经开始说话儿了,一句句的往外蹦,大人们虽听不太懂,只是小孩儿的声音一出来,就让人心花怒放的。贾环的两个姑娘围着两个小家伙,逗着他们玩儿。 王夫人和赵姨娘婆媳和老刘氏几个说了几句闲话,屋里有两个孩儿,在王夫人几人眼里平儿和巧姐儿也都是要生的,这话题可不就是围着孩子打转转? “这两个宝儿给咱们压轿子,明年春杏许就能给咱们带来一个小娃儿来。”平儿大手包着小孩子儿的小手,满心感慨的说。 老刘氏笑道,“你是孩子的母亲,孩子是奔着你来的,等着就是。”老刘氏说完想起那年巧姐儿暗中的行事,又道,“这可说不准的事儿,没准你的娃娃先来呢?” 平儿听了笑着点点头,巧姐儿还是在平儿一脸的云淡风轻里捕捉到了眼神里的那丝遗憾。 其实巧姐儿心里也清楚,没有那年她暗中找人为平儿诊断,贾琏和平儿都同意了迎娶新人,就是这两人都知道平儿生育上的艰难。由此可见,她的母亲那长眠地下的旧人并没在平儿身上动过手脚。 巧姐儿心里感慨果然人云亦云众口铄金,如果王熙凤那般对待平儿,平儿又不是个傻的,又哪里会那般衷心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