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儿,三天后我做好你爱吃的鱼肉饺子等着你。只是记得,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且得收着性子。小心谨慎,到哪儿去都不吃亏。” 青姐儿应了,巧姐儿也不去看外面的热闹,又嘱咐了青姐儿两句。 小刘氏进了屋,听见姑嫂两的对话,点点头,“巧姐儿说的是呢,如此为娘的倒不用嘱咐什么了。” 赵子林人已经到了老屋门口喊着门,王狗儿早在他们来,就进了屋里,坐在堂屋椅子上等着。屋里的乡邻们拦门,一番刁难总是难免的。 “爹啊,娘啊,开门啊,我来接我娘子。”赵子林一遍遍喊着。 满屋子的人都笑了,巧姐儿也推推青姐儿,“这一声声叫的热乎。” 青姐儿红着脸儿,笑骂了一句,“也忒不嫌害臊了。” 最后还是王狗儿示意,几个婶子打开门来。 赵子林倒是乖觉,嘴里叫人叫的热情,手里打着揖,又示意旁边儿的本家兄弟给几位堵在门口的婶子们一人一个红包儿。 王狗儿家请的喜婆,高声喊着,“岳父母上座吧,还有孩子的姥姥。” 巧姐儿给青姐儿蒙上盖头,温声道,“嫂子牵着你去正堂,给爹娘磕完头,回头你哥哥背你上喜车,再由你三个兄弟一起给你送嫁。压车的位置,还是小宝的。” 青姐儿笑道,“小宝多大了,还押车?” 巧姐儿也笑,“可是了,这位置给别人,他是不干的。” 老刘氏早在小红的搀扶下去了堂屋,巧姐儿也没时间再和青姐儿说话儿了,牵起青姐儿的手,姑嫂两个就挪步到正厅。 赵子林看见一身红的青姐儿,心就觉得终究落了地儿。 喜婆上前,先是把手里的红绸带一端递给塞到青姐儿手里,一头又递给赵子林,“新郎且牵着,这一牵啊,就是一辈子了。” 巧姐儿让开地方,赵子林收着红绸带的长度,引着青姐儿先给老刘氏磕了头。 老刘氏只嗯了一声儿,就没再说话。盖头下的青姐儿,咬着嘴唇,姥姥的声音不同以往。 一对儿新人又给小刘氏夫妻磕了头,赵子林嘴里说了几句保证的话儿。内容无非是将来咱们待青姐儿,咱们不会委屈了娶回去的娘子。 王狗儿板着脸儿,小刘氏强颜欢笑,眼里却忍着泪。直到青姐儿一句,“爹娘,我这就走了。”小刘氏眼里的眼泪终没忍住,王狗儿赶紧拍拍他的手,扬起手,示意赵子林快带着自己姑娘走。 别人的角度许是瞧不见,巧姐儿站在一旁,却是瞧个清楚,王狗儿红着眼睛摆着手,那手的位置,不过是堪堪遮挡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