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看看巧姐儿,心说哪里能是没难为的?也就是自家姑娘坚持的狠了。 一家子饭后,老刘氏把一家子叫到小刘氏夫妻那屋里,就板儿和巧姐儿的婚事,正式商议起来。 巧姐儿再想不到家里还有这一出戏,心里好笑,这几位是把安东当贼人一般防着了。 心里短暂的不是滋味以后,巧姐儿也觉得老刘氏几人的想法也对。 这样子才能一劳永逸,大伙过上安生日子。 板儿皱眉转过头看着巧姐儿,巧姐儿见他眼里没有喜色,全是担忧。正有些不明所以,就听板儿问老刘氏,“姥姥,妹妹还小,再等等吧。” 巧姐儿下意识点头,她还不想再十五岁就当人家的婆娘,成为小娃娃的娘。 老刘氏语重心长道,“原是打算巧儿十六岁,就给你们办婚礼的,如今情况却等不得了。” 巧姐儿彻底明了了老刘氏几人的意思,摇摇头,“姥姥,按着计划来吧!咱们这么做让东安王面上下不来,总不太好。以后小宝和小林几个总在两家间来往,没得彼此尴尬。” 小刘氏接话,“可是了,以后咱们跟他们怎么接触?想起嬷嬷和春杏我心里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两个人心里就没装着好的。” 老刘氏看看自己闺女,叹口气,“你这当娘的,都没孩子们看的明白。嬷嬷两个为人仆人的,忠诚主子是本分,你也莫怪。小宝还小,哪里知道大人之间的事情?别人家东安王放过咱们了,咱们偏弄的随时迎敌似的,再激的人家改了主意,那才叫得不偿失呢。” 王狗儿点头,“娘和巧姐儿说的都对,咱们就当这事儿没发生过,以前怎么着以后还怎么着。” “我看明年春天,咱们央人寻个好日子,就把婚事办了。离那会儿还有大半年,咱们要准备什么物件儿,时间上都是够的。” 老刘氏最后有了决断,一家人无不说好的。 巧姐儿想起安东提点的那句,板儿将来是否为官的问题,正要找个由头问问板儿心里的想法。人们都是占山望山,以前不是童生,自然觉得秀才这座山遥不可及。 得了童生,前面的那座山似乎就在眼前,难免不想走的更远着些。 巧姐儿还没开口,板儿当着家人面儿,以功课为由,将巧姐儿请进了自己的厢房。 老刘氏几人一脸欣慰,见怪不怪,自小长大的两个人,哪里能比别的定亲对象,处处守礼? “妹妹,我定会好好对你。”这是进屋后,板儿对巧姐儿说的第一句话。 巧姐儿点点头,“记得你说过的话。” 板儿笑着点头,“自然,这辈子虽不能给你那般荣华,只将你放在心尖上还是能做到的。” “惯会油嘴滑舌,也不知跟谁学来。男人的嘴,处处生莲花,处处信不得。”巧姐儿笑骂。 板儿低头,“可也是,对妹妹好这事,将来是要做的,不是今日说来的。” 巧姐儿撅着小嘴儿,心里对板儿的觉悟还算满意。 想起自己要问的话,看看板儿,“我且问你,你将来要是当了官,入了仕,有人给你塞女子,可还能记得今日这话儿?” 板儿一把把站着的巧姐儿拉坐到自己身边儿,皱眉问道,“哪个跟你说我要奔仕途的?其实我把你叫来,也是有事和你商议。” 巧姐儿见板儿说的正经,也不觉严肃起来,“你且说来?” 板儿低着头,心想我就是能得个进士,哪怕就是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