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这赵亮虽是王府里的管事,要是平常,也是自家高攀不起的人物。人家有此话,倒是有深交的意思了。在王狗儿看来,最重要的却不是这个,王府管事儿家孩子都去念书的地儿,必是好的。 “这可真是太好了,哥两个要相互关照才是。”王狗儿笑说,又转头对着板儿,“你是哥哥,要顾着弟弟才是。” 板儿答应的痛快,“爹你放心,我肯定和弟弟好好的。” 赵亮听了心里高兴,又和王狗儿多喝了两杯。 饭后,小刘氏几人把给板儿准备的被褥衣服都放到了赵亮的马车里。连着巧姐儿一早做出来的卤肉熏鹅四样吃食,这也是分成两分儿,一份儿是给先生的见面礼,一份是给安东的谢礼。 王狗儿陪着赵亮用了两盏茶,就一前一后驾着马车往京城去了。 赵亮的车在前,王狗儿父子的车在后。 王狗儿老父亲慈心大起,不时回头叮嘱儿子两句。也不过是一些与人交往应当注意的地方。 板儿听进了心里去,“父亲放心就是,儿子知道的,观念理念可坦诚交流,个人家人的隐私却是要注意的。就像巧姐儿说的,江湖路远,人心难测,总要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 赵亮家里早就预备妥当了,大儿子已经驾着马车等在学馆前的路口。见到王狗儿,礼貌的打了招呼,车里坐的小儿子也出来与王狗儿父子见过了。 这一见,两厢印象却好。 大的赵子山端庄稳重,不胖不瘦,高挑的个子,面相上就透出精明气儿来。小的赵子林活泼开朗,身高比板儿要矮半头,却胖墩墩的带着点虚胖。 板儿听到他名字里带着一个林子,就觉得亲切,两个孩子确是一见投缘。 马车慢慢驶进胡同,到了胡同里倒数第二个院子,就见匾额上写着白鹤书院四个大字。 赵子山先去敲门,门童开门见是他,直接开了门。 赵亮把赵子林和板儿的名字报了出去,那童子机灵的道,“夫子回去午睡了,这里都是新来的住宿学子,都在规整自己的东西。脸盆脚盆的,夫子一早就着人定制了新的,算是给每一个新学子的见面礼。” 板儿和赵子林急忙道了谢,那小童就引着王狗儿几人往学子们住宿的房间去了。 这屋里进屋先是火炉,两口灶,两口锅,显然是考虑到了这些孩子的洗漱用水问题。 进了隔屋王狗儿果见一溜大火炕,足可睡下二十来个孩子,可见只招十个住宿生,人家夫子也是做了精心准备的。 睡觉的屋子是东厢房,炕对着窗户,炕上打着一排柜子,这是给孩子们放衣物的被子的。炕沿做的却宽,下面空着的地儿垫着红砖,比红砖的地面略高些。 王狗儿看的明白,心里断定这夫子的细心,这显然是给孩子们就着炕墙的温度暖鞋子用的。窗户下是一排木架,上面摆着两排木盆子,都是那些脚盆脸盆来的。 王狗儿心里再满意不过,安置完两个孩子的衣物书本,几个人出了屋子。看的明白对面的厢房是学馆的厨房连着饭堂。正房从开着门瞧去,里面净是桌椅,那就是父子讲学的地方了。 “夫子并不知道你们这会儿来的,几位看看是在这儿等会儿呢?还是下次来接链各个学员的时候再见夫子呢?” 小童看着这几位杵在这儿,也觉得不是事儿。 赵亮看看王狗儿,也知道他也不是虚头巴脑一天交朋友的人,“王家兄弟,咱们下次再来,让两个孩子把拜师礼和学费自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