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已经披星戴月走了好久。 林菀姐弟二人又垂首走了一段儿,当她再抬头时,就看到前方有四五个婶子结伴走在一起。 这几人里面有两位是林家村的,余下的还有杏花村和下山村的。 杏花村就是她阿姐林娇嫁的那个村子,另外下山村离得更远些,她家也没亲戚在那边,所以不了解。 里头这几人有一位婶子跟林菀相识。 这人就是林农武阿叔家的袁婶子,她年前找她拿过两贴治风寒的药给自家的小孙子吃。 袁婶子也瞧见她了,上回她孙子吃了林菀的药后,一晚上高热就退下去了,竟比那些土法偏方好使不知多少倍。 如今,她见姐弟二人便觉得愈发亲切,于是忍不住热络招呼道:“阿菀,这般早你俩也是要去镇上?” “是啊,袁婶儿和诸位婶婶也好早。” “那赶巧了,咱们姐妹几个正好也是要去镇上赶集卖货。”,一听林菀跟她们目的地一样,袁氏便招呼姐弟俩跟他们同路。 林菀也没拒绝,左不过是多几个人一起赶路,于她没有任何损失。 于是四五人的散兵,演变成了此刻不大不小的队伍。 一路上只听袁婶子喋喋不休地同身边人介绍她,一会儿说她虽年少却医术了得;一会儿又夸她会研究美食;还提到上次那个腊肉的做法新奇,光闻着味都馋人。 听得林菀一阵汗颜,哪有她说得那般神乎,只不过是恰好对症下药,效果明显罢了。 连那香肠腊肉她也是学着别人的做法,套用来而已。 最后,袁婶子又把话头引到李砚身上,说她相公读书厉害,人也生得俊俏,两个人很是般配。 夸她相公长得好看她倒是承认的,谁叫他确实生了一副好颜色呢? 就这样,一行人轻轻松松便走到了镇口,眼下那儿已经有不少人支起了摊子,不过买东西的人却寥寥无几。 林菀抬头看了看天色,心想这会儿赶集买东西的人才刚刚起床吧? 他们走过镇口,最后几人在沧岭街的街头入口处分别,林菀他们继续往东去宋家学堂,袁氏他们则进入沧岭街里头寻找合适的摊位。 待送完林毓,林菀才慢悠悠地踱步回到棉花街上。 不同于沧岭街的喧嚣,因为这儿远离主街道,所以生意比外面做得晚一些,当然摆摊卖菜和卖早点的也是早早来把位置抢占了。 青云镇凡是逢七便会赶一次大集,周围几个村子的人都会到镇上来,如今大周与大澜已握手言和多年,作为三地交界边陲重镇,青云镇的商贸也日渐恢复至往昔的繁荣,所以今日镇上的人、流可想而知会有多少。 林菀无心再看这一派繁忙景象,她沿着棉花街尽头的回春堂走去,待到医馆时,发现已经有不少人在等待看医取药了。 昨日见过她的那位学徒少年,今日看到她时竟比昨日还要热络。 “林大夫,早上好啊!” 少年主动打招呼道。 林菀脚步微顿,停下来同他笑着说道:“你也早啊,小徐。” 医馆开始忙碌,少年也没跟她聊几句就听见有人高声喊他的名字叫他添药,少年随即应呼一声,来不及跟林菀说什么就忙着跑开了。 林菀则径直去了后头师父给预留的房间,老人家还没来,她便自顾自地开始看起案上的书籍,昨日她在书架上随意抽取了一本,待翻开看了几页之后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