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他们兄弟二人举业有成,不要辜负父亲的期待。 他不忿,陈璟之为何总要与自己争抢。他们一家就应该待在乡下,怎么还敢读书,难道他还想回到县里? 他将心中不满告诉表哥,表哥为了宽他的心,派人略施小计,教训了那一家子,陈璟之也没了书读。 陈珩之想到此处,觉得应当只是重名罢了,便不再关注那个少年,捡起了考篮,检查了一下里面是否有物品损坏,排队等着入场。 陈璟之感受到一束目光的打量,顺着看过去,是自己那便宜大哥。 他挑了挑眉,看陈珩之面色不佳,眼底青黑。他放心了,看来是过得不好,最近没有精力再去找自己麻烦了。 大约小半个时辰,终于排到了陈璟之。衙役先是检查了他的考篮,又让他脱去外衣,检查是否有夹带。 陈璟之将双手举高,有一种前世在机场安检的恍惚感。衙役将他报考文书和礼房文书对比后确认,盯着他头上的童子髻,可报考文书上是年十岁。陈璟之有些尴尬,不得不出言解释,自己还没学会束冠。衙役再三确认,陈璟之与画像并无不同,才放他进去。 考生们进入县衙大门后,便绕过大堂,进了二道门,县令和县丞都坐在此处,等候考生。考生们自然是没地方坐的,只得站着,等所有人进来后,由县令带着一起拜孔圣人像,再分发考试座位号牌。 陈璟之见到了本县的卢县令,年纪不大,穿着青色官服,端坐在上首。他身后站着几位书生打扮的人中年人,应该是师爷和幕僚。 拿到了自己的号牌,陈璟之看了看,戊三。这当是按照天干地支来排序的,陈璟之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排在正中间,临茅房较远,松了口气。 隔间不大,仅能容纳一人坐进去。考生进去后,将墙边上立着的木板横放在两侧墙壁的凹槽上,便成了书桌。 陈瑞早年向段菁菁抱怨过,自己考试时,头上的瓦片落下,差点砸到自己。段菁菁叮嘱儿子,一定要检查自己的号房。 不过,陈璟之的好运没能持续,他的号房上方少了几片瓦,还好今天天气不错,不然可要遭殃了。他拿出帕子,将桌子擦拭干净,安静地等待考试。 咚~ 随着考钟响起,考场彻底安静下来,衙役开始分发考题。 本朝县试考两场,上午考帖经墨义,下午考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和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陈璟之拿到试题,先用眼睛扫了一遍题目,便已胸有成竹。 待考锣声响起,便开始答题。 因着过目不忘,陈璟之写的极为顺利,先将答案写在草稿上,再仔细撰写一遍在试卷上。天色稍暗,就听见考锣声又响起,所有考生停笔,衙役收卷。 陈璟之交卷后,快速走出了县衙,在门口见到了邹叔父子,也不多说话,拉着他们就往住处走去。 邹达今早站在一旁送考,目睹了陈珩之发现少爷考试,心里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但又碍于科考规矩。如今,好不容易见到少爷,见他一眼不发,面容紧绷,心道不好,莫不是少爷科考失利了。 邹达正在犹豫要不要询问少爷。一旁的邹明可没那么多顾虑,见陈璟之这般模样,他有些担心的问道,“少爷,可是今天题目太难了?” 陈璟之将考篮递给了邹明,面露囧色,有些不好意思的低声回答,“题目不难,只是人有三急~” …… 陈璟之回想起考场内茅房里的情景,浑身打了一个冷颤,看着一旁不能理解的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