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武侠修真>汴京圆社> 理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理学(2 / 3)



苏颂不由问道:“那卫娘子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天理呢?”

卫玲轻轻一笑,拿出一根木杆演示起力学上最基本的杠杆原理,随后又把公式对苏颂和沈括娓娓道来。

光说还不够,她还在纸上把力臂和力的公式写了出来,“不论是投石车、还是杆秤,又或是最简单的撬杆,外形、用处无一相同,可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力与力臂的平衡之理。”

不愧是两位大科学家,苏颂、沈括对这样的基础理论一点就透,领悟极快,然而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振聋发聩。

卫玲见两人有所触动,继续趁热打铁道“《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真正的天理正是格物致知。”

苏颂扶须道:“东汉郑玄和唐时孔颖达都是把‘格’作‘来’解,按他们的说法‘格物致知’之意乃是善深则来善物,知恶深则来恶物,教诲人要行善事,方有善物而来。”

“倒是二程洛学说‘格,至也。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日穷其理而已也。’认为格物就是穷理。司马温公则将‘格’解释为‘御’,‘扞,犹扦也,御也,能御外物而后能知至道。’卫娘子口中的格物致知听起来似乎跟二程更相近。”

不愧是学贯古今的智慧之士,苏颂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为什么此时的大宋明明有写出《梦溪笔谈》和《本草图经》这样自然科学著作的沈括、苏颂,可是近代科学却没有产生在中国,地理环境、人文制度或许都是原因。但既然叫自己穿越到了千年前,那就一定要做出改变,让□□产生科学的土壤和种子。

所以当卫玲意识到以一己之力在古代推动工业革命完全不现实后,她便产生了通过苏颂、沈括把后世的科学理论与儒学结合起来,在朱熹还没出生,程朱理学尚未集大成的时候对它来个偷梁换柱,在科学外裹层儒家的皮,从形而上的人文哲学中脱离出来跨越到形而下的自然科学中去。

要把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包装进儒家理论里去,在没有能力打碎现有的体制下,挂羊头、卖狗肉是最合适的选择了。以苏颂的名望,开宗立派,将包着儒学皮的科学推广开来,日子久了,就会成为正统,人人加以研习。

待科学体系以儒学的名义建立之后,这早已历经无数伟大的科学家严密逻辑和实验证明的成熟理论体系,绝不是任何大儒名士能推翻驳斥的。

卫玲缓缓摇头,“二程说‘万事皆出于理’。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是世界的本源,这点我也认同,但是‘性即理’我并不认可,在具体什么是理,怎样穷理的方法上小女子的看法一言蔽之就是‘以数达理,格物致知’。”

接着,卫玲把通过提出命题、理论解释、理论预言、实验验证、修改理论的科学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并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等概念简明地阐释了一番。

苏颂、沈括都流露出思索之色来,作为当世人杰,他们以强大的接受能力飞速调整着自己的思维方式,消化着卫玲所讲授的令他们犹如醍醐灌顶的知识。

“格物致知,以数达理......”两位老者喃喃地咀嚼着这八个字,似乎体悟着其中所蕴藏的力量。

卫玲深吸了一口气,“苏公,沈公,横渠先生言儒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相信您二位也是心怀天下苍生的,对如今大宋诸多弊病也是都看在眼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