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就在侧门那边,平日里嫌正门麻烦,一般都是从侧门走动。今日怎么走前院了? 宋珉擦擦手,离开前警告程逢,“你别乱跑给我们惹麻烦!” 程逢不以为意,笑着点头:“遵命!” 宋珩疑惑,“程大哥不是木工吗?为什么会惹麻烦?” 这时候宋珉已经到了前院,自然没法回答弟弟。程逢双手抱胸,“不是要学武?走吧,给你找个趁手的兵刃。” 小少年险些尖叫,兵刃!一定很帅气!忽而苦恼,他是要用潇洒的剑,还是要用威风的刀呢? “来了!” 说着,宋珉打开门,三张熟悉面孔出现在眼前。 为首的妇人长发盘起,发间插根木雕花的簪子,倒三角眼瞧着凶,弯起唇带了笑意却格外和气,这便是一直照顾她们姐弟的王大娘。身旁两位也刚见过,今早一同坐牛车前往县城的长辈。 “王大娘,刘婶婶,孙大娘,快进来!” 她们仨一同过来,宋珉隐约猜到来意,所以直接将她们迎进致知堂。 果不其然,刚要给她们倒茶水,王大娘便在另外两人的催促中开口,“不必麻烦了,珉娘,我听刘姐说你要重开致知堂?” 在三人期待的目光中,宋珩点头,“致知堂是父亲的心血,也是附近村里唯一的学堂,无论如何,我想把它传承下去。” 刘婶:“那可真是太好了呀,我家——” “咳!” 王大娘示意她闭嘴。 刘婶显然是听王大娘的,果真闭上嘴。 王大娘不过三十多岁,性子出了名的泼辣,十里八村没人敢欺负她,但接触久了便会发现,她性子直爽率真,十分讲义气通情理,宋珉小时候性子娇气,见到王大娘的凶脸就哭。 后来村里跑来一条野狗,宋珉倒霉碰上,挂着眼泪逃命。王大娘刚下田回来,抡起铁锹砸过去救了她一命,然后她就不怕送大娘了。 王大娘想了许久:“珉娘,重开致知堂是好事,可你爹爹他有功名在身,每月有朝廷补贴又免赋税,你一个女孩子,还得养着弟弟,开学堂是否太吃力了些?” 刘婶忍不住插嘴,“而且如果束脩太贵的话,咱们也拿不出。” 王大娘白她一眼,低呵道:“净想着自己,她们姐弟不收束脩怎么撑得下去!” “没说不让收,可学堂里没教书先生,珉娘不过十五岁,能教孩子识字罢了,收多了她自己良心也过意不去不是。” 刘婶声音越来越小,但还是坚持着说完了。 关于束脩并不是她一人头疼,都是普通农户,一年到头就那么点进项,养活家里就不错了,哪里有闲钱给孩子读书。 刘婶丈夫是个木匠,平日里会接一些打家具的活,手里存点银子,咬咬牙还是能掏出来。 今日愿意过来,还是希望孩子读书的。 如同王大娘所说,万一孩子有这个天赋考上秀才,朝廷补贴又免赋税,以后出门她也是秀才老爷的娘!就算没有天赋,叫孩子他舅在城里找个活,起码要识字吧! 宋珉知道刘婶心中的计较,王大娘也未必没有私心,可她不觉得有什么,说到底还是被穷字压住了。如果她们也是世家贵妇,哪里用得着顾虑每一个铜板的用处。 宋珉摇头,少女较前几日脸色好多了,只是眸中总似千般愁,柔柔弱弱,说出的话却掷地有声,“还是像爹爹在时一样,不收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