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敬鬼神而远之(2 / 3)

忙去扶:“纲大官,你也是宫中的老人了,有什么话直说即可。这里的几个少年儿郎,出门便会什么都不记得了。”

纲内侍素闻彭金两家漆铺的口碑风评与合作官府的经历,自是放心。

于是他将宫中密辛道来:“天下苦秦党久已。故土未收,官家时常自责难眠。秦太师仍同议和期时一样,常自由出入宫庭与官家私下相见。因此官家的靴袜里,时常需备着刀,生防不测。”

这是外边街道传来喧杂的声音。

他们出到外廊上去看,只见大量兵差扭送着十几人。

赵瑷吩咐自己的近侍:“你下去看看,这些人所犯何事?怎会闹出这样大的动静。”

因是练家子,消息很快就被这个近侍带回:“还是因为秦太师长孙女丢猫的事。猫到现在还没找到,所以先抓捕一些有嫌疑的人。”

彭希孟惊讶:“啊!这样多的人,就这么轻易地绑了送去见官?”

近侍补充道:“这只是一小伙,据说知府已经下令抓走百人左右了。”

赵瑷面向纲内侍说:“今日外头可乱。你还是现下就归宫吧。这外头的事,回去不提也罢。”

纲内侍道了“喏喏”,便顺从地离开了。

赵瑷坐定,又让旁的几人也坐下。

彭希孟自觉地端了一盘果脯,靠到窗边看街景。

彭成说:“我本以为纲大官非自幼进的宫,在外讨生活到成人,不会那么天真。”

赵瑷会心一笑:“朝廷一直,便是要议和的。金国放归秦桧时就叫他提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分裂主张。皇叔带刀现状与先前议和期间违心夸赞秦桧为‘朴忠之人’一样,被动局面其实一直无变更。”

金洵不明白他们在打什么哑谜。只也搛着东西配酒吃。

彭成语调忽的深沉了:“去年我曾遇见过因民间自发组织的红巾军直捣了几个金兵的窝点,而得以回到大宋的八字军将士。”

赵瑷问:“说的是岳飞最早投身的王彦时的部下?”

彭成忆起那幕,不由得难过:“正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们却个个脸上自刺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视死如归。他们被金兵视作心腹大患。若非这般机缘巧合,他们不会回来。”

赵瑷无奈:“哎,吃酒吃酒,说与我做甚。我只是个闲散的宗室子。什么也做不了,什么都不能做。他们面上刺着字,现下在临安还能找到活计营生吗?”

现下外貌已略显男子气概的彭成不禁鼻酸,克制不住落下一两滴泪珠:“他们得知王相公已不在朝,又打探到早前岳相公改投宗泽大人麾下。于是历尽千辛万苦地要去寻岳相公投军。”

赵瑷笑叹:“哎,宗泽,宗泽。我年纪轻不曾会面于他,但听过他病逝前都在吟诗的故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金洵终于得了个自己能插话的机会:“这事我也听过。宗大人下令斩首郭俊民的事也有书生写成话本,在瓦子里偷偷地传讲嘞。”

赵瑷目中也泛起泪光:“‘以全躯苟活,反为敌人持书以携中原,有何面目见人乎?’宗泽斥于郭俊民的话,放在当下也不为过啊!”

一直置己于外的彭希孟突然插话:“金国到临安这么远,他们想必没有钱骑马坐车,是怎么回来的?”

彭成解释道:“征战虽时有,但不是说处处都会发生。金辽的百姓都已说汉话习汉俗。边国贵族挑起纷争,并无分利给自己国度的小民,百姓亦是不愿打仗。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