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谁不说,府里看重薛家。如今宝姐姐嫁进来,成了宝二嫂子,薛家上门,除了嫂子自己,却是没有人会到垂花门去迎了。 午膳过后,郑夫人陪着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抹了一圈牌,眼见着时间也差不多了,便跟贾母提出告辞:“我娘家侄女儿、还有几个亲戚家的姑娘都问,怎么都没带玉儿去做客。我想着,趁今天过来,跟老太君当面提,接玉儿家去住几天,上元节前,再送玉儿回来。一来,我出门做客,终于能带个女儿在身边,往日里尽是我羡慕别人家有女儿,如今也得让她们羡慕回来;二来,趁着家里的红梅开了,玉儿也做一回东,请几个亲戚家的姑娘来玩,算是跟她们致个歉。到时候,让玉儿给你们家两个姑娘下贴子,还请老太君到时给玉儿面子。” 贾母:“多谢你想得周到,她们这样的小姑娘,很该趁着正月里出门拜年,结交些同龄人。我家里这两个姑娘,都是玉儿的妹妹,哪用下贴子,只派人来通知一声就成了。”又再三挽留,让郑夫人用过晚膳再家去。邢王二位夫人都不是嘴巴利索的,全靠王熙凤,只是王熙凤的嘴再伶俐,郑家来之前就决定不会留下用晚膳,自然是苦留不住。 探春与惜春随同邢王二位夫人并王熙凤宝钗两位嫂子,送郑夫人和黛玉到垂花门上,着实无法不多想。初二那天,迎春回来,背着老太太,探春几人见了迎春身上的伤,狠狠地哭了一回。再伤心也无济于事,她们终归帮不上忙。迎春只住了一晚,就回去了。也只有她们姐妹几个,并宝钗,送到二门上。家里两位太太,难道对迎春的处境真的一无所知?自然不是。去年迎春家来,也不是没在王夫人面前哭过求过,只是王夫人并不愿意过问罢了。 迎春自然是隔房的姑娘,可探春也不是王夫人肠子里爬出来的,自打探春懂事起,就处处奉承这位嫡母,她明白,自己将来的终生大事,是捏在这位嫡母手里。只是到了如今,探春却没法再说服自己,看在自己往日处处遵照太太的意思的份上,王夫人便会善待于她。只盼着宝钗能看在往日她也处处帮衬的份上,今后她的终生大事,在太太面前,当嫂子的宝钗,帮她说一二句好话。只求不要像迎春那样,五千两银子就抵出去,便是福气了。 回了郑家,两位兄长与两个弟弟都还未归家,郑夫人笑着说:“他们要用了晚膳才回来。”同黛玉讲:“你大哥大嫂去他先生家拜年了,二哥二嫂回你二嫂娘家去吃满月酒,把你两个弟弟也带去了。” 郑家两个庶出的儿子,均比黛玉小,大的那个,拜在郑家二嫂的父亲名下读书,和郑二嫂的幼弟同年,一处读书,关系极好。 黛玉是知道的:“那今儿便让我占便宜了,独我一个,陪父亲母亲用饭。” 郑大人喜得抚须点头:“难得清静,我们一家三口能安安静静吃顿晚饭。” 郑夫人:“天寒地冻,很该多喝一点热汤。羊肉、牛肉都易燥火,偏京中的天气也干燥,我跟厨下交待,让他们今儿准备鸽子汤,这个时候,应该上锅熬了。”说罢,就打发自己的大丫头春梅去厨房看看。 郑大人回书房去了,郑夫人陪着黛玉,一路朝怡园过来。 怡园是郑家专门收拾出来给黛玉的小院子,院子虽小,只有正房三间,并东厢房两间,本该是西厢房的位置,叠了假山,假山上盖了一间亭子,亭子地势高,可以领俯看整个郑家宅园,题为伴月,故而叫伴月亭。 当年郑夫人原有一个女儿,只是未养到三岁,便夭折了。这处小院,本是留个女儿住的,可惜没有福气。如今给了黛玉住,倒也算是圆了郑夫人的心愿。 进了怡园的月亮门,郑夫人才问:“可是有什么事,我看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