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钱。” 黛玉很少听见紫鹃主动提起她父母,不由得就问:“说起来,我只知道你不是家生子,却并不知道,你爹娘是做什么的呢?” “我爹娘都是老实人,以前在乡下是租人家的田地来种,一年除了上交给东家的,也剩不下多少。那一年天旱,着实没有法子将我卖了。幸喜姑娘来了,我到姑娘身边做了大丫头,月例多了些,积攒了拿回去,他们如今总算是买了几亩荒地。”紫鹃说起来倒是有几分想家了,其实不过是久了不回去才会想念,见面不用几日,又得生出些口角。 “那你家中,除了父母,都还有什么人?”黛玉想起戴语说,你都有银票,还怕什么,如今既然见了李夫人,黛玉的心思活泛了一些。 “我有两个弟弟呢,一个十五,一个十二。”紫鹃一提起家里当然也有话题可说,“每次回去,妈妈都在发愁,给我弟弟娶媳妇,要花不少钱呢。” “那你弟弟们,如今都做些什么呢?”黛玉又问。 “大的那个弟弟,跟着村里的木匠当学徒,如今严格算起来都没有出师。”紫鹃不由得笑起来,“我都觉得他肯定是人太笨了,做什么都啰里啰唆的。小的弟弟还小呢,倒是跟着村里的私塾读书。” “读书好呀,读了书,将来说不定能去考科举。”黛玉想,对于普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好好读书是一条出路的。 “我妈当然巴不得了,因为我们村里的秀才,都不用交人头税和田地税,若是考了举人老爷,那更不用说了,听说能免数十人的劳役和百亩左右的田税。”紫鹃其实对科举的具体情况不熟悉,可是知道村子里若是谁家中了秀才那已经是天大的荣耀,要是出了举人,那别说整个村子,就连县官老爷都要上门来的。 黛玉听了,一面就找出一些笔墨纸砚来,给了紫鹃:“那既然你弟弟读书,显然是用得着的,等你下次回家探亲的时候,就带回去吧。” 紫鹃忙谢过黛玉,见黛玉已经不大伤心了,这才出去做事。 黛玉正准备看书,戴语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