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新行星之后,还好上面并未存在其他智慧生物,不然就诺亚方舟上的那几十人根本就没办法着陆。 人口对比力量过于悬殊,蚂蚁还能咬死大象,不过还好这是一颗刚好有人类生存必要物质基础的行星。 只是生命体很少。 还好经历过星球灭亡的新人类从来没有忘记那段历史,他们一直在无尽宇宙旅程中反思。 也一步步从飞船开始改造,用技术为生命服务,首先是达到了飞船生态平衡可以自给自足,接下来他们又将技术完善。 本来用于飞船上的技术被开发的更方便快捷,几十个新人类开始在新的行星上播撒生命。 如果此时有传说,那他们就会是女娲和伏羲,或者是西方的耶稣。 又用了五百年,新人类早已平常,新行星也变成了世代相守的故居,人类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宇宙。 这五百年被叫做新纪元。 新纪元之后是宇宙年历。 到现在正好是宇宙年历1000年,人类的目标已经从自己变成了星辰大海。 而也是这种向外探索的精神让人类发现重蹈暗黑五百年覆辙的危机并没有过去。 如果说星球是生命,那么比星球更大的宇宙同样也是生命,而且是更为庞大的生命。 按照小生命消逝等于大生命的慢性自杀来看,宇宙也行走在消亡的路上。 而且这样的路似乎有在加速的现象。 因为在探索宇宙的时候,人类发现了所有生命体的克星——虫族。 它们无所不吃,连矿石都不放过,路过的星球都寸草不生。 无论如何,都要守住自己的家园,不能放任虫族的行动,所以宇宙年历中人类除了探索宇宙,让生命四处开花之外,也在一直和虫族斗争。 ...... 知识灌溉除了历史,还有一些其他常识,而且一般只会灌溉到相应年龄应该要掌握的地步。 之所以不继续往下,是因为灌溉的始终是灌溉的。 用起来第一有隔膜,需要回想一段时间,不像自己学的更方便更实用。第二是知识灌溉过程属实太痛苦了,极限也就一般人20年能学会的东西,再多哪怕有护理液,人体也没办法承受了。 时间很快过去,迟素也终于缓缓睁开双眼。 这下她知道自己身处什么地方了,这里是未来世界,地球已经灭亡了的两千年后。 她也不想唏嘘,但是作为地球人,此时此刻还是很难说清自己内心的情绪,那种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感觉一直萦绕在心间。 尤其是当年那场开端的战争之后明明是有机会的,明明眼前有无数次机会,但是每一次人们都任由机会在自己手上溜走,不过是人人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正是每一个人才组成了一个时代,如果每个人都沉默寡言,那不就像鲁迅所说的在沉默中灭亡了吗? 不爆发只能灭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