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不是一家办的,都得大伙帮忙捧场,是不是。”捞头忙的赵师傅说道。 “对,老赵这话在理。像这结婚,老人(岁数大的人去世)啥地,就得大家帮忙。”屯长李清海补充说道。 “来吧,都端起了,干一个。”李清海提议。 于是,大家又同饮一次。 一场偏席之酒,一直喝到暮色微降。杨亮和王云海才骑车往家回返。临走时,张才平再三叮嘱他俩,说明天早上得早点来,六点半就得到。杨亮和王云海说,你就放心吧,不会误事的。 早在前三天,李春英就和李红家沟通好了:送亲的人数是十五人(包括李红),而张才平家去结亲的人是五人。这里有个俗规:去单回双。车辆都是农用小四轮车。而早在五天前,张才平和李红的结婚的被褥就做好了:四套被褥和四只枕头。 接下来的不是一夜无书,而是一夜有书。偏席结束,两个大厨还有张家本家打下手的两个帮厨,休息了半个多小时,就又开始了劳作。什么灌肠,烀肉,压焖子等等。厨房的工作一直进行到晚上十点半多。这期间,张才平的父母,捞头忙的赵师傅,还有张才平的两个亲叔叔在张家的东西屋唠嗑陪伴着。其他的人们就都在八九点钟陆续睡下了。张才平自然没睡。他没睡,一是出于礼貌,二是精神兴奋,根本睡不着。不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吗,就是这个意思。 晚上十点五十多,厨房的准备工作宣告结束。之后,张家的几个主要人物又陪着厨师和捞头忙的赵师傅又摆了一桌酒菜,喝起了酒。这回的下酒菜数量不多,仅仅六个菜,但道道是精华。什么凉拼,血肠,肥肠,拆骨肉等。这顿酒喝的时间不长,二十多分钟就喝完了。因为此刻,几位厨房的师傅都很疲劳了,已经很困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