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启明1626> 第五十五章 字并不如其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五章 字并不如其人(3 / 3)

党人惺惺相惜,却高龄而终,从没有受到任何一场党争的波及,那么宿主你看啊,除了极其高超的书法水平,这张瑞图和董其昌身上,还有什么共同点呢?」  朱由校立刻道,「我懂了,用现代人的话来说,这张瑞图和董其昌,都是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钱龙锡以‘南张北董’之名谦让再三,就是想告诉我,他想明哲保身。」  启明笑道,「是啊,宿主,虽然你是皇帝,但是笼络人心可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简单哦!」  朱由校暗自叹了口气,随后,他调整了一下脸上的表情,朝钱龙锡又道,“钱卿与张瑞图是万历三十五年的同榜进士,又何必妄自菲薄?”  钱龙锡回道,“臣与张瑞图虽为同年,然张瑞图乃探花,臣不过二甲而已,于才名学问上,臣确不及他,又何来妄自菲薄之说?”  朱由校兀自咬了咬牙,两句话下来,他就知道这钱龙锡就是一滑不溜手的老狐狸,是个既不主动也不拒绝的官场不粘锅。  要说斩杀毛文龙一事是由钱龙锡主谋,恐怕还真是冤了他。  以钱龙锡的秉性,顶多对袁崇焕说几句带有鼓励性质又模棱两可的话,然后让袁崇焕自己看着去办。  只是钱龙锡的不幸在于,历史上他碰上的领导,是比他还不愿意负责的崇祯皇帝。  这领导一甩锅,钱龙锡便只能代替领导背锅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倘或要重用袁崇焕,没有钱龙锡这样的东林老狐狸为其保驾护航还真不行。  朱由校想了一想,决定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祖宗定下储才馆阁以教养的规矩,便是要朕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嘛。”  皇帝一面说着,一面踱到御案后坐下,看着挪动着膝盖转向自己的钱龙锡,平声道,“钱卿知道,这‘绳愆纠谬’四个大字是从何而来吗?”  “《尚书》中云,‘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这是昔年周穆王任命伯冏为太仆正时,所作诰命中的词句,周穆王重视法度,吏治严格,故而他告诫伯冏,倘或要尽心辅佐自己,便要选贤任能,让左右大臣鼎力协助,匡正其不到之处,务求恢弘先祖先烈的宏图大业。”  “孙承宗在时,朕听他给朕讲解过这一篇书,周穆王时期,周国国力强盛,周穆王两伐犬戎,南平荆蛮,东攻徐国,使得许多方国、部落都归顺于周王朝。”  “与此同时,周穆王又喜好游历,曾于穆王十三年至十七年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观黄帝之宫,又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  “周穆王能不恤国是,肆意远游,正是由于有贤臣辅佐,故而这‘绳愆纠谬’四字,看似是周穆王对伯冏的要求,实则却是孔圣人借此诰命告诫后世,这一国之君须得唯才是举,能选拔出纠正自己过错的能臣,方才有益于天下。”  “世宗皇帝曾于文华殿中建省愆居,神宗皇帝登基后,孝定太后便特命小臣杜诗,写此四字为匾,悬挂于文华殿前殿,以垂戒万世,朕每每见之,心中皆感慨不已。”  “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能时时克服自身的不足,这才是君子的本份,朕观钱卿今日一言一行,皆与这四字甚是相合,不如朕便将这幅手书赐予钱卿,以彰君子之风,钱卿以为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