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宋:朕即天下> 第四十一章 宰相必起于州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一章 宰相必起于州郡(2 / 2)

官途,却是截然不同。  从淳化三年到大中祥符二年(1009),薛奎足足在地方为官十七载,方才被向敏中看重,得以进入中央为官。  而这,也是赵祯倾向于薛奎的原因,他喜欢这种拥有丰富基层经验的官员。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没有丰富的基层经验,哪能知晓民间疾苦?  不深入基层,即便知晓民间之苦,也是落于纸面的东西,无法借此精准地找到顽疾之所在。  良久,赵祯终于做出了决断,提笔写到。  【薛奎可任御史中丞。】  【此封诏命可先留中,待禫除后,另行传诏中书。】(注1)  虽然已经确定好了人选,但赵祯并不打算第一时间对外公布。  通过这次荐选御史中丞的机会,他可以好好地,近距离地观察朝堂上的各个派系。  同时,也能观察观察刘娥。  “雷押班。”  殿外,听到官家的传唤,雷允恭下意识地瞥了一眼站在旁边的任守忠,然后方才徐徐向内而行。  “臣在。”  “将奏疏送回崇徽殿。”  言罢,赵祯又重新拿起手边的那本《孟子音义》。  这本书,当真晦涩的紧,看得他脑壳痛。  约莫十来分钟的样子,任守忠捧着奏疏重新回到了崇徽殿。  看到批复之后的结果,刘娥心中并无多少意外。  ‘先帝,终究是选了薛奎吗?’  大中祥符年间,满朝上下盛行宴饮之风,最初,这阵风气是由寇准带头的,而后先帝也参与其中。  正所谓上行而下效!  天子都带头了,宴饮之风自然日趋奢靡。  眼见朝风日坏,时任殿中侍御史的薛奎,直言不讳的上谏批评,并且建议先帝崇俭勤政,以此遏制盛饮浮夸之风。  看到这份带着批评性质的奏疏,先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薛奎的言论颇为赞赏。  后来,要不是薛奎公开反对天书封祀,先帝只怕还舍不得将他贬出京师。  而今,让薛奎归朝,也算是功行圆满。  ——————————————————  注1:留中,是一种奏疏处理流程,即奏疏留在禁中。  规定之内,有三种类型的奏疏可以留中,涉及机密、用作备份或者参考、以及广开言路时大量呈送的奏疏,皆可留中。  除此三种,其他的奏疏,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简而言之,奏疏是否留中不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