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做皇帝都无所谓的时候、等到改朝换代平息乱世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渴求的时候。 洛阳城里的那位幼帝,就真的被所有人背弃了。 …… 渤海。 袁绍因其名气,得大军十数万,天下名士云集而来,麾下战将百员,谋士数十。 得海内名士数名在帐下,足智多谋者甚多,颍川士人一派,有郭图、荀彧在此。 荀彧在曹操举事失败后,被罢免驱走,永不录用,于是带着消息东走,一路凭借家族以及亲友的接援,成功远走洛阳,回到了颍水。 在家中与长者商议之后,决定去投奔袁绍处,以参与此壮举,除国贼平乱,救天子立大业。 衙署宽敞华贵的正堂上。 袁绍在主位上正襟危坐。 手中有一份竹简写下的情报,看完之后神态顿时舒适。 俄而放声大笑起来,“好!好哇!好个曹孟德!竟有如此魄力,只差分毫便可刺董得手,令天子重得朝堂大权!” “可惜呀!唉呀!” 他虽是笑着,不过眼色还是足以说明心中懊恼,知晓只欠了些许运气。 当然,个中凶险袁绍自不能明白,但是他知道,此事已经经由董卓的通缉令传遍天下。 而荀潇去成皋迎接,成功让曹操逃出生天,又是振奋人心。 这让诸侯可知晓,荀潇是自己人,少数万敌军而得数万盟友。 此消彼长也。 “诸位!”袁绍当即起身,大步向下而走,在座的随即起身拱手,以示迎接。 “荀文伯乃是盟友,曹孟德也回乡领兵,如今董卓之事有曹操传播,便可知晓其暴政!其心自立,谋乱大汉,天下共诛之!” “我意,广发英雄帖,邀天下诸侯共进洛阳,以清君侧,诛灭董贼!迎回汉帝!” “主公英明!!” 堂下两侧之人,声虽不齐,却是尽皆振奋,群情激昂。 一时间议论不断,许久不曾停歇下来,最终是袁绍双手张开,下压示意安静止住了他们互相商议。 而此刻,有人当即从左侧位列中站了出来,对袁绍拱手而下。 沉声道:“明公,此刻并非是值得高兴之事,许多地方官吏,仍旧还受朝堂辖制。” “但凡动兵者,还需得师出有名。” “我们虽占大义,但仍然不够,出师之名还需一封天子诏书,若是有诏剿贼,便是顺理成章,而董卓定为无道之人。” “不错,”袁绍看向左侧,笑着点头,“公则所言极是,此事还需等曹孟德来。” “或许,他便是最有发言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