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换成钱,换大概两百块钱。 黑市的一斤粮食三块钱,但是用粮票去粮店或者收购站买,一斤粮食也两三毛钱,个年头总是有手上有钱但没粮票的愿意买,乔秋生粮票出得很快。@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于是次他来沪市一趟,手上多八百块钱,八百块钱换成侨汇券后,乔秋生花六百买个电冰箱,之后在友谊商店还买各种省城那边百货大楼买不到的东西,把还剩下的两百块钱花个精光。 至于外汇券,也是乔秋生跟侨眷用钱兑换的,侨眷靠在国外的家属进回来的外汇每次都可以拿到一定数量的外汇券。 些外汇券在友谊商店些特定地方都是可以当货币使用,但是在其他地方不当钱一样使,所以有人愿意拿钱跟他们换外汇券,他们哪里会不愿意? 那些侨眷得到钱,而乔秋生得到可以在友谊商店用的外汇券,两其美。 虽然乔秋生平时不抠搜,像现在样一次把八百块钱部花光也是少有的事。也主要是因友谊商店里只要有外汇券买任何东西,压根不需要向外面那样还要各种票,比如有买手表要手表票,买自行车要自行车,买鞋子要鞋票或者布票,里只需要有外汇券可以。 反正外汇券带回去也没地方花,再加上友谊商店里的东西也都是外边买不到的,乔秋生钱花起来也舍得。 买下来的那些东西数量不少,光是把些东西通过火车托运回来,乔秋生额外花八块钱。 不过个时候,大家的注意力都还在眼前的个冰箱上,其他那些从友谊商店买回来的东西都还被装在箱子里没有拿出来,个电冰箱对于大家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 乔嘉嘉对于个年代的冰箱长什么样也很奇,会儿也跟凑近看看。 电冰箱外壳是白色的,在右上角有一个“雪花”的铭牌,通身上下只有一个拉开的把手,冰箱门也只有一个,是一体的那种。 只不过冰箱门拉开后,里面的设计跟后世比起来虽然简陋,但是最基本的功也是有的,比如冷藏室冷冻室。 但是空不算大,整个冰箱的容量乔嘉嘉估摸也只有一百升左右吧,但个容量放在个年代应该也够用,毕竟家里也没有那么多东西需要放里面冷藏。 “幸亏之前咱们家分到个房子,当初人家专家方便,不仅拉电线进来还安几个胶木插座,要不然现在个电冰箱都没法用。”乔竹芳感叹道。 乔秋生也点点头,他跟阿妹想的一样,对于分到个房子真的很庆幸。不过主要原因却是另外一个。 他们所在的个叫专家楼的筒子楼,电表可都是独立电表,个在会儿是很难得的,其他地方十栋筒子楼有八栋是集体电表,每个月交电费都是按照家里有几个灯泡摊钱的。 要是现在家里也是集体电表,来冰箱么一个得用电不少的大电器,估计接下来摊钱的时候有的是扯皮。 毕竟电冰箱不灯泡一样计算用多少电,到时候除非把整栋楼的电费钱都摊,不然只要哪个月哪家稍微交的钱比以前多几分几毛,算是其他家悄摸多用电,最后也都会算在个冰箱上,觉得他们家得多交钱。 而现在家里是独立电表不仅避免扯皮还有一个处,那是除电局那边派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