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我庇护的高山。我从未想过阿父是需要我逾越的。”
嬴政心中百味杂陈,平心而论,比起愚忠,他更欣赏有野心的人。或许其他的君主会恐惧厌恶野心家,他却从不害怕。
好比尚谨,或许尚谨不是那种能不择手段的野心家,但尚谨同样有野心,甚至想过改变秦制。换个人坐在他的位子上,说不定真就被牵着鼻子走了。
他不希望尚谨去改变秦制,却也很喜欢尚谨的大胆,自然,更喜欢尚谨的才能。
再比如李斯,甚至于赵高。他起初不知道尚谨厌恶赵高什么,后来想明白,大约是野心。
但是尚谨会亲近李斯,因为李斯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而赵高很会伪装,表面上什么都看不出来,也不知道尚谨是怎么做到见赵高第一眼就发现的。
扶苏是他在诸子倾注心血最多的那一个,也是最有才能的那一个。可他最不满意的一点是,扶苏没有足够的野心。
即使他没有动立太子的心思,也会想:没有野心,如何能治理好大秦?
历来君主因为猜忌或厌恶杀子的不少,他同样不喜分权,可实在没想到有一天他会反过来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野心。
连胡亥那样不成器的人,拜赵高为师之后,都难掩内心的渴望。其他公子的明争暗斗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激烈。
可偏偏扶苏不一样,扶苏似乎不懂得“争”,无论是争他的关注,还是争朝中的权力,扶苏都很少去做。
这次不论是扶苏自己想来,还是尚谨假称,他都会同意的。
他是矛盾的,既不想立一个太子分去自己的权力,也不想扶苏连当太子的野心都没有。
扶苏方才的回答,他确实心有触动,谁会不喜欢真情呢?可他又有所不满,但如果扶苏真的说想逾越,他也会动怒。
这种问题,无论如何回答都是错,也是他不会立太子的原因之一。
扶苏垂眸看着自己身上佩戴的玉,思绪越发烦乱。
他说的是假话,也是真话。
他年幼丧母,和其他公子不一样,他只有阿父,幸运的是阿父待他极好。阿父是他心中的一座高山,庇护着他长大。
可阿父也是他心中的一道阴影,他似乎被钳制住了。
尚谨喊他去游玩时,他第一反应是会不会让阿父失望。
他在朝堂上万目睽睽,他曾经视为亲人的弟弟们,很多都等着他犯错,他每走一步都要思虑后果。
他为此苦思良久,直到尚谨告诉他:
“你只要做好大公子就好了。”
*
“公子,在为陛下的事情苦恼吗?”尚谨看扶苏盯着一张纸看了半天了。
扶苏的手按着的那一页写的是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的故事,这场父子之间的悲剧让他久久难以平静。
他倒是不担心阿父会把他怎么样,他也不可能和阿父爆发这样的矛盾,只是却不得不思虑,身为长子,到底要怎么做。
“嗯,我到底该如何做?”
“公子,只要做好大公子就好了。”尚谨在面前的纸上写下一句话,将纸覆盖在扶苏那张纸上。
扶苏低头一看,上面写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是《中庸》里的名言。
“只要做好大公子就好了。”扶苏咀嚼着这句话。
“是啊,公子想要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陛下喜爱的样子吗?”尚谨不觉得刻意逢迎的儿子真的能让祖龙欣赏,“如今的公子,陛下已经很喜欢了。”
“其实从陛下的近臣里,是可以看出陛下更喜欢什么样的人才的。”
祖龙这些近臣各有特点,概括起来总有相似之处。
“要么彻彻底底臣服于大秦,永远也不可能背叛;要么富有野心又有与之相匹配的才能,只有陛下才能掌控得了。”
“可你不是臣子,你们是君臣,也